关中天下险,山河尽城池。
云胡失保障,匈奴忽来兹。
传闻入北地,民物多伤夷。
岂无霍去病,能不以家为。
胡来闭城守,胡去扬兵追。
如何秦陇间,到处成疮痍。
凭君谢诸将,全躯岂男儿。
努力事扫除,勿令蔓且滋。
古来御戎狄,重在干城才。
【注释】
门有车马客行:家门有来客的车辆马。
关中:指今陕西一带,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山河尽城池:山河险峻,城池林立。
云胡失保障:云中失去保障。
匈奴忽来兹:忽来匈奴。
传闻入北地:听到消息说匈奴进入北方地区。
岂无霍去病:难道没有霍去病这样的名将吗?
能不以家为:能不因家事而放弃国家大事。
胡来闭城守,胡去扬兵追:外敌入侵时闭门防守,敌人退却又挥兵追击。
如何秦陇间,到处成疮痍:在秦、陇之间到处都成了战争的创伤。
凭君谢诸将:请你们向诸位将领告别。
全躯岂男儿:保全自己的身躯难道是男子汉吗!
努力事扫除:努力为国家扫除一切邪恶势力。
勿令蔓且滋:不要让它蔓延滋长了。
干城才:有捍卫国家的才能。
【赏析】
《门有车马客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通过写战事频繁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战乱时期关中的险要地势,接着写到敌军入侵,使关中百姓深受其害。然后以霍去病等名将为例,说明他们能够不顾私家之利害,为国家分忧解难。最后两句,诗人希望将士们能够为国家扫清邪恶,保卫边疆,不要让战争继续扩大,给人民带来更大的灾难。
这首诗表现了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从个人利害出发,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渴望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望。
首段“门有车马客行”开门见山,点明主题——战乱带给人民的灾难;“关中天下险”一句写关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同时暗含战乱发生的原因,为下文铺垫。
第二段“云胡失保障,匈奴忽来兹。”两句,诗人用反问句式,写出了匈奴侵扰给关中带来巨大灾难。这既是对前段所说的“天下险”的具体化描述,又是对前句疑问的回答,进一步揭示了战乱的原因,也照应了“门有车马客行”。
第三段“传闻入北地,民物多伤夷。”两句,由上文所提到的匈奴侵扰关中扩展到全国,写由于匈奴侵扰导致民众受到伤害。“岂无霍去病,能不以家为!”两句,诗人借古赞今,赞美霍去病等名将在战争中不计个人得失,为国为民着想的精神。
第四段“胡来闭城守,胡去扬兵追。”两句,写当敌人入侵时闭门防守,敌人退却又挥兵追击。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把敌人的侵略行径与我军的坚守反击形成鲜明对照,从而有力地揭露了敌人的罪恶行径。
最后一段“如何秦陇间,到处成疮痍。”两句,诗人把笔触转向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写秦陇之间到处都是战争留下的创伤。“凭君谢诸将,全躯岂男儿!”两句,诗人借用汉代将领李广不因个人安危而弃家保国的故事,勉励将士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勇杀敌,不要只顾个人安全。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生疾苦的思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