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吏当周道,登临能几何。
岁随今日尽,春向暮云多。
海色连睥睨,山尊对薜萝。
相逢如郭泰,肯惜夜鸣珂。
除夕同郭建初登高士峰,明日立春。
作吏当周道,登临能几何。
岁随今日尽,春向暮云多。
海色连睥睨,山尊对薜萝。
相逢如郭泰,肯惜夜鸣珂。
译文:
除夕夜与郭建初一同登上高士峰,明天就是立春了。
做官应当在周道(即京郊),登高远望又能持续多少时间?
岁月随着今天一天天过去而消逝,春天却似乎更多。
大海的景色连接着我的视线和眼界,山中的景色则像薛萝一样茂密。
我们相遇就像当年郭泰那样,难道还吝啬于欣赏夜晚车夫鸣响的铜制马鞭吗?
注释:
- 郭建初:字建初,唐代诗人。
- 高士峰:山名。
-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到来。
- “周道”:周朝的道路,这里指仕途。
- “岁随今日尽”:岁月随着今天一天天过去而消逝。
- “暮云多”:黄昏的云雾很多。比喻春天来临的景象。
- 海色连睥睨:“睥睨”是“侧目”的意思,形容海景宽广。
- “山尊”:山中人,或隐逸之士。
- “薛萝”:一种植物,常绿灌木,生于石上,叶似薜荔,根可入药。
- “郭泰”:东汉末年人物,以廉洁见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夜与友人登山望春的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慨。首句“作吏当周道,登临能几何”,表达了对于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既有对海、山、日落等景物的细致观察,又有对这些景象背后更深层含义的思考,如“岁随今日尽,春向暮云多”就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最后两句“相逢如郭泰,肯惜夜鸣珂”,则通过郭泰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时光的不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又展示了其对人生、友情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