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阴云郁不开,千崖萧瑟气悲哉。
只凭客子青藜杖,拄到仙人白玉台。
万里风抟天柱动,百灵涛涌雪山来。
俱言石洞堪龙卧,不遣荆南驾鹤回。

注释:

雾雨来到太和宫俯视,一气咫尺却无法分辨。五天的阴云郁闭不开,千崖萧瑟气势悲慨。只有依靠客人的青藜杖,拄到仙人的白玉台。万里风吹天柱动,百灵涛涌雪山来。都认为石洞可以龙卧,不派荆南驾鹤回。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太和宫时所作。诗中描写了雾雨中的太和宫景色,以及自己游历的感受和想象。

第一句“雾雨至太和宫俯视一气咫尺不辨”描绘了太和宫被大雾笼罩的景象,让人难以辨识方向。这里的“雾雨”指的是大雾和细雨,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而“俯视一气咫尺不辨”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下的迷茫和困惑。

第二句“五日阴云郁不开,千崖萧瑟气悲哉”继续描述了太和宫周围环境的特点。五天的阴云密布,使得整个太和宫都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氛围中。千崖萧瑟,形容山石苍劲有力,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悲凉。

第三句“只凭客子青藜杖,拄到仙人白玉台”表现了诗人在游览太和宫过程中的情景。诗人依靠着自己的青藜杖,一步一步地走向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诗人的行动描绘得生动形象。

第四句“万里风抟天柱动,百灵涛涌雪山来”展现了太和宫周围的自然景观。万里风卷天柱,百灵涛涌雪山,这些景象都充满了力量感和动感,给人一种震撼的感受。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五句“俱言石洞堪龙卧,不遣荆南驾鹤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太和宫石洞的赞赏。他认为这个石洞足以让龙卧其中,而不需要派遣荆南的人去驾鹤回来。这里的“龙卧”暗指龙穴,表示这个石洞深不可测,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太和宫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自身游历过程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的孤独与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