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外朱楼绚彩霞,阿谁湖上浣春纱。
留人燕子初命子,映面桃花恰始花。
轻薄未应来邺下,呢喃多是怨王家。
东风频驻青骢马,无那桥西酒旆斜。

【注释】

柳外朱楼:在城外。指桃花源。

浣春纱:洗涤春天的丝织品。

映面:照脸,形容花容娇美。

呢喃:细语,轻声。

轻薄:指男子风华正茂时。

多是:常常是。

驻:停留。

青骢马:毛色青白相间的骏马。古代称北方良马为“骢”。

无那:无可奈何之意。

桥西:桥之西岸。

酒旆(pí)斜:酒旗在风中斜挂。

【赏析】

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王质从江西赴京,途经桃花源,作此诗抒怀。

首联:“柳外朱楼绚彩霞,阿谁湖上浣春纱。”

首联写桃花源的景色。“柳外”,点明地点是在城外。“朱楼”是红墙绿瓦,富丽堂皇的楼阁;“绚彩霞”,即绚丽的晚霞。诗人笔下的桃花源,正是一个人间仙境。

颔联:“留人燕子初命子,映面桃花恰始花。”

颔联写桃花源的人情世态。燕子在桃花源里自由自在,繁衍生息,而人却要离开这里。这两句诗写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颈联: “轻薄未应来邺下,呢喃多是怨王家。”

颈联写桃花源人的感慨。“轻薄”,指年轻貌美的男子。“呢喃多是怨王家”句,意思是说,年轻貌美的男子们来到此地,大都怨叹自己没有机会在这里过一辈子。诗人用典,以“邺下”代指桃花源,借古讽今,寄寓着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愤慨。

尾联:“东风频驻青骢马,无那桥西酒旆斜。”

尾联写桃花源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无那”是无可奈何的意思。“桥西”指桃花源的东面。“酒旆”,即酒店上的布幕。“斜”,指布幕随风飘动的样子。诗人通过描写桃花源人的情态,表达了他内心的喜悦与激动之情。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优美,富有民歌特色,表现了桃花源人民淳朴、善良的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