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湟川自上头,风生幽壑漱清流。
孤城断岸尘应少,六月登台暑亦收。
频听渔歌时欸乃,相看鸥鸟日沉浮。
于今怀古多惆怅,抗疏功名付钓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试题的考核范围,是全诗、全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还是对某一联或者某一意象、某一句话的赏析,或者是对作者情感的分析。本题属于全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考生在回答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矶石清风”的意思是:风从岩石上吹过,发出阵阵清响。矶石指水中的岩石。译文如下:
百折湟川自上头,风生幽壑漱清流。
孤城断岸尘应少,六月登台暑亦收。
频听渔歌时欸乃,相看鸥鸟日沉浮。
于今怀古多惆怅,抗疏功名付钓钩。
“百折湟川”,即湟水,为黄河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杂多县,流向西北,经玛多县至贵德县入黄河。湟水两岸有名胜古迹,如西宁古城、塔尔寺等。诗人写景抒情,以“矶石清风”起兴,先点出自己身处的环境是湟水上的矶石,然后写自己所见所感:“百折湟川自上头,风生幽壑漱清流。”诗人登上了湟水的岸边,面对那“千峰万壑,皆藏云烟,不露形色”的青海湖,心中不禁生出许多感慨。“孤城断岸尘应少,六月登台暑亦收”两句,描写了自己在青海湖畔的情景。诗人看到青海湖上波涛起伏,湖水荡漾,山峦重叠,绿树掩映,景色宜人。但此时正值六月盛夏,骄阳似火,酷热难耐。然而诗人并没有感到什么不适,反而觉得凉爽宜人,心情愉悦。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频听渔歌时欸乃,相看鸥鸟日沉浮”两句,描写了自己在青海湖畔听到渔民唱着渔歌,看到鸥鸟在水面自由自在地飞翔的情景,表达了自己的闲适之情。“频听渔歌时欸乃,相看鸥鸟日沉浮”两句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诗人看到鸥鸟在水面自由自在地飞翔,就想象它们一定是听到了渔歌而飞来的。这里诗人用“相看”一词,表现了他与鸥鸟相互欣赏、相互陪伴的感情。“于今怀古多惆怅,抗疏功名付钓钩”两句,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诗人站在青海湖畔,眺望着远方,心中涌起一股惆怅之情。他想到了自己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和挫折,如今虽然取得了一些功名,但仍然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就将抗疏的功名托付给了钓钩。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追求,也流露出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
【答案】
示例一:
“矶石清风”的意思是:风从岩石上吹过,发出阵阵清响。矶石指水中的岩石。译文如下:
百折湟川自上头,风生幽壑漱清流。
孤城断岸尘应少,六月登台暑亦收。
频听渔歌时欸乃,相看鸥鸟日沉浮。
于今怀古多惆怅,抗疏功名付钓钩。
“百折湟川”,即湟水,为黄河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杂多县,流向西北,经玛多县至贵德县入黄河。湟水两岸有名胜古迹,如西宁古城、塔尔寺等。诗人写景抒情,以“矶石清风”起兴,先点出自己身处的环境是湟水上的矶石,然后写自己所见所感:“百折湟川自上头,风生幽壑漱清流。”诗人登上了湟水的岸边,面对那“千峰万壑,皆藏云烟,不露形色”的青海湖,心中不禁生出许多感慨。“孤城断岸尘应少,六月登台暑亦收”两句,描写了自己在青海湖畔的情景。诗人看到青海湖上波涛起伏,湖水荡漾,山峦重叠,绿树掩映,景色宜人。但此时正值六月盛夏,骄阳似火,酷热难耐。然而诗人并没有感到什么不适,反而觉得凉爽宜人,心情愉悦。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频听渔歌时欸乃,相看鸥鸟日沉浮”两句,描写了自己在青海湖畔听到渔民唱着渔歌,看到鸥鸟在水面自由自在地飞翔的情景,表达了自己的闲适之情。“频听渔歌时欸乃,相看鸥鸟日沉浮”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诗人看到鸥鸟在水面自由自在地飞翔,就想象它们一定是听到了渔歌而飞来的。这里诗人用“相看”一词,表现了他与鸥鸟相互欣赏、相互陪伴的感情。“于今怀古多惆怅,抗疏功名付钓钩”两句,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诗人站在青海湖畔,眺望着远方,心中涌起一股惆怅之情。他想到了自己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和挫折,如今虽然取得了一些功名,但仍然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就将抗疏的功名托付给了钓钩。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追求,也流露出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
示例二:
“矶石清风”的意思是:风从岩石上吹过,发出阵阵清响。矶石指水中的岩石。译文如下:
百折湟川自上头,风生幽壑漱清流。
孤城断岸尘应少,六月登台暑亦收。
频听渔歌时欸乃,相看鸥鸟日沉浮。
于今怀古多惆怅,抗疏功名付钓钩。
“百折湟川”,即湟水,为黄河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杂多县,流向西北,经玛多县至贵德县入黄河。湟水两岸有名胜古迹,如西宁古城、塔尔寺等。诗人写景抒情,以“矶石清风”起兴,先点出自己身处的环境是湟水上的矶石,然后写自己所见所感:“百折湟川自上头,风生幽壑漱清流。”诗人登上了湟水的岸边,面对那“千峰万壑,皆藏云烟,不露形色”的青海湖,心中不禁生出许多感慨。“孤城断岸尘应少,六月登台暑亦收”两句,描写了自己在青海湖畔的情景。诗人看到青海湖上波涛起伏,湖水荡漾,山峦重叠,绿树掩映,景色宜人。但此时正值六月盛夏,骄阳似火,酷热难耐。然而诗人并没有感到什么不适,反而觉得凉爽宜人,心情愉悦。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频听渔歌时欸乃,相看鸥鸟日沉浮”两句,描写了自己在青海湖畔听到渔民唱着渔歌,看到鸥鸟在水面自由自在地飞翔的情景,表达了自己的闲适之情。“频听渔歌时欸乃,相看鸥鸟日沉浮”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诗人看到鸥鸟在水面自由自在地飞翔,就想象它们一定是听到了渔歌而飞来的。这里诗人用“相看”一词,表现了他与鸥鸟相互欣赏、相互陪伴的感情。“于今怀古多惆怅,抗疏功名付钓钩”两句,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诗人站在青海湖畔,眺望着远方,心中涌起一股惆怅之情。他想到了自己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和挫折,如今虽然取得了一些功名,但仍然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就将抗疏的功名托付给了钓钩。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追求,也流露出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
赏析:
首句“矶石清风”点明自己身在何处。次句承上启下:百折湟川自上头;第三句进一步描绘眼前景色:风生幽壑漱清流。第四句宕开一笔:孤城断岸尘应少。五六两联都是写自己在湖边的感受。第六句写自己听到渔歌时的心境;第七句则写自己看到鸥鸟在湖中沉浮的情境。第八句写自己想到的许多往事;最后两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感受和对功名的无奈。
这首诗是一首山水纪游之作。诗的前半部分重在写景;后半部分则是重在抒情。全诗构思巧妙、结构严谨、语言凝练而又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