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巾殊不俗,野服雅相宜。
故里春将半,归帆去未迟。
宁亲时问膳,抱子慰含饴。
无限田园乐,长歌陶令辞。
诗句解释:
“削籍东归留别秣陵诸相知” - 这句意味着诗人因为某种原因需要离开,并在此告别了在秣陵(今南京)的亲朋好友。”削籍”指的是辞去官职,而”东归”则表明诗人向东返回家乡。
“角巾殊不俗,野服雅相宜” - 这里的”角巾”是一种古代文人常戴的头巾,而”野服”则指平民服装。诗人用这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服饰并不落俗套,而是显得非常合适和自在。
“故里春将半,归帆去未迟” - “故里”指的是诗人的故乡,”春将半”表示春天已过半,暗示着时间过得很快。”归帆”则是作者乘坐的船,”去未迟”则表明作者准备启程回家的时间还不算晚。
“宁亲时问膳,抱子慰含饴” - “宁亲”可能是指诗人希望家人平安的意思。”时问膳”即定时为家人准备饮食。”抱子”可能是说孩子或抱着的孩子,”慰含饴”则是指安慰他们吃奶。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家庭深深的关怀和爱护。
“无限田园乐,长歌陶令辞” - “田园乐”可能指的是对田园生活的喜爱。”陶令”是东汉著名文人陶渊明的字。这里诗人引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译文:
削去官衔向东回归留下离别秣陵的朋友们。
头戴角巾并不庸俗,身穿野服很合体。
故乡春色将近一半,回家的船还没出发太迟。
让亲人安心,按时准备食物;抱着孩子,安抚他们吃奶。
无限的田园风光使人愉悦,如同陶渊明那样唱出快乐的诗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首句点明了主题——离别,但并没有直接表达悲伤,而是通过“野服雅相宜”来描绘自己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情怀。接下来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心态,通过对家园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重视,如“宁亲时问膳”,“抱子慰含饴”,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他对家庭的关爱与责任感。最后一句则以陶渊明的故事作结,既点明了陶渊明的典故,又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深情与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