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仍墨绶,新邑更弦歌。
山路通闽近,溪流入越多。
君应勒抚字,世自急催科。
中使纷纷出,民穷可奈何。
注释及赏析:#### 诗句解析:
- 一官仍墨绶:墨绶,古代官员所戴的头饰,此处指官职。表示即使换了一个职位,仍旧是官员的身份,没有改变。
- 新邑更弦歌:新邑,新的城镇或地区。这里指的是在一个新地方开始治理。弦歌,通常用来形容太平盛世时的音乐和歌舞,但在这里可能也暗喻着政治清明、民生安康的景象。
- 山路通闽近:闽,古地名,今为福建。山路,暗示交通的便利性;通闽近,表明与福建的联系紧密。
- 溪流入越多:溪流,水的自然流动。多,形容词,强调数量之多。这里的“溪入”可能指的是溪流汇入更多的河流,也可能比喻人口的增加。
- 君应勒抚字:君,这里指代诗人自己。勒,约束,管理。抚字,抚育孩子的意思,引申为治理、管理之意。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希望统治者能像照顾孩子一样关心民众,进行有效的治理。
- 世自急催科:科,古代的赋税制度,征收各种税赋。急催科,形容赋税征收的压力大,要求迫切。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税收的需求和压力。
- 中使纷纷出:中使,皇帝派遣的使者。纷纷出,形容使者众多,忙碌的样子。这句诗可能是在描绘朝廷派出了许多使者来督促地方官员完成征税任务的情景。
- 民穷可奈何:民,百姓,人民。穷,贫穷,困境。可奈何,无可奈何,无法改变。这句诗表达了因为连年的重税使得百姓陷入极度贫困的状况,而这种状况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整体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新任职务上面临的多重压力和困境。通过对比新旧两个地方的情况,表达了他对当前社会现状的担忧。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治理者的期待,希望能够像照顾孩子一样关心民众,实施有效的治理。此外,诗中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税收负担沉重,导致百姓陷入贫困的境地。整首诗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理想治理状态的向往,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