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度选儒生,愿拔真才佐太平。
满座图书消白昼,半窗灯火伴残更。
云霄有路吹嘘近,衡鉴无私去取精。
闲把唱酬追往事,不妨重比五星明。
【注释】
- 试院作:在科举考试的考场中所作的诗。
- 儒生:指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即考生或举子。
- 白昼:白天,指考试期间的时间。
- 残更:夜深人静的时刻,指考试结束以后的时间。
- 云霄有路吹嘘近:意思是说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机会进入官场,实现抱负。
- 衡鉴无私去取精:衡,比喻公正的秤;鉴,比喻公正的镜子。意思是说只有公正无私的人才能做到去粗取精,选拔贤能。
- 五星明:指北斗星明亮,象征帝王之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应考科举时所写,表达了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看法和对个人前途的期许。诗中充满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和个人志向的抒发,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于现实政治黑暗的担忧。
诗的第一句“三年一度选儒生,愿拔真才佐太平”,表达了作者对于三年一次的科举制度的认可和向往。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作者希望通过这个制度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同时,他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来辅佐国家,促进国家的安定和繁荣。
第二句“满座图书消白昼,半窗灯火伴残更”,描绘了考试期间的紧张气氛和艰苦环境。考试期间,考生们围绕着满桌的试卷、书籍,度过漫长的白昼,而窗外的灯光则伴随着夜晚的到来。这种艰苦的学习环境和长时间的备考过程,使得作者感到疲惫不堪。
第三句“云霄有路吹嘘近,衡鉴无私去取精”,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他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有机会进入官场,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时,他也相信只有公正无私的人才能做到去粗取精,选拔贤能。
第四句“闲把唱酬追往事,不妨重比五星明”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的期望和信心。他认为自己在唱酬中追忆过去的经历,并不意味着放弃追求功名的机会。相反,他相信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像北斗星一样明亮,为国家做出贡献。
这首诗通过对科举制度的描述、对个人志向的阐述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作者对个人前途的思考和对未来的信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现状和个人对于社会公平、公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