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日上晓鸡号,玉殿红云拜赭袍。
长乐钟声闻去远,太行山色望来高。
宣尼愤乐宁知老,召虎旬宣岂惮劳。
九万扶摇心尚在,肯随群雀恋蓬蒿。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诗句释义:
- “扶桑日上晓鸡号”:扶桑,古代神话中的神木名,这里可能指的是太阳。日上,形容太阳高悬于天空。晓鸡,早晨的鸡鸣声。号,此处指报晓的声音。整个句子表达的是清晨时分,太阳刚刚升起,鸡开始啼叫,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到来。
- “玉殿红云拜赭袍”:玉殿,形容宫殿华丽如玉。红云,形容云雾缭绕,色彩艳丽。拜,此处应为敬献之意。赭袍,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的服装,通常用赭石染成红色。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场景,宫殿被红色的云雾环绕,皇帝身穿红色官袍,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 “长乐钟声闻去远”,太行山色望来高”:长乐,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指皇宫中的一种乐器。钟声,指钟声回荡。闻去远,意味着钟声传得很远。太行山,位于中国山西省境内的一道山脉,以其险峻著称。这两句诗表达了在皇宫之中,钟声悠扬,传遍了远方;远处的山峰巍峨挺立,让人遥想其高耸入云的景象。
- “宣尼愤乐宁知老”:宣尼,指的是孔子,因为孔子曾经担任过鲁国国相,所以后人称他为孔宣尼。愤乐,指孔子晚年因忧国忧民而感到悲愤。宁,难道。知,了解。这一句可能是诗人引用了孔子的故事来表达一种感慨:孔子虽然一生都在忧国忧民,但人们似乎并不真正理解他的用心和苦心。
- “召虎旬宣岂惮劳”:召虎,可能是历史上的一位大臣的名字或者是一个比喻。旬宣,表示连续不断的工作。岂惮劳,即不怕辛苦。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于职守、不畏艰辛的大臣的赞美之情。
- 诗句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清晨的景色和宫中的钟声,通过描绘太阳、宫殿、钟声和山景等元素,展现了一个宏伟壮丽的画面。同时,通过对孔子事迹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仁政和忠诚的赞美,以及对不公和懈怠的批评。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视觉上的美,也有情感上的触动。
《八月十三日辞朝之山西》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情怀。通过深入解读和欣赏这首诗,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