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驿人来少,频年吏不忙。
砍薪出郭近,接竹引泉长。
下马者谁子,贩盐何郡郎。
此中聊憩息,隐几纳清凉。

【解析】

  1. 荒驿人来少,频年吏不忙。“荒驿”意为荒凉的驿站,这里形容驿站十分冷清,来客很少;“频年”即几年,指作者任职的时间很长了。
  2. “砍薪出郭近,接竹引泉长。”砍伐木材走出城门,与溪边竹子相连,引水到山涧。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在湄潭驿的住所。砍柴是为了生活,而溪边的竹子又引来了泉水。“出郭”指从城门外出来,“接竹引泉”是说把砍伐下来的竹子用来引水。
  3. 下马者谁子,贩盐何郡郎。诗人在湄潭驿的住所,经常有客人来访。这些客人都是做买卖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其中有一个客人是贩盐的,另一个是贩布的。
  4. 此中聊憩息,隐几纳清凉。诗人在简陋的茅屋休息,坐在竹席上,欣赏山水的清幽。“聊憩息”意思是暂时休息一下;“隐几”即靠几案,坐的意思;“纳”通“纳”,接受的意思;“清凉”是形容山间空气的清新凉爽。
    【答案】
    译文:
    (1)
    驿站很荒凉,很少有人来,连官吏也没有那么多的事情可做。(2)
    砍伐木材走出城门,溪边的竹子又引来了泉水。(3)
    下马来的是谁的儿子?他贩卖的是哪里出产的盐?(4)
    在这地方我暂作停留,靠在竹席上享受山林的清凉。(5)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任贵州湄潭县丞期间。诗以四句二十个字构成一幅画,画面上是作者的居处和周围的环境。开头两句写自己的住处十分简陋。“荒驿”意谓荒废的驿站,“人来少”则说明来客很少。“频年吏不忙”表明自己在这里任职已很长时间了,官位并不显赫。接着写自己在驿站的居处。“砍薪出郭近,接竹引泉长”,既点出自己的住宅地点,也写出了住宅的简陋。“砍薪”、“接竹”是自给自足的生活,“出郭”、“引泉”又表现了一种清贫淡泊的境界。第三、四句是写自己接待来客的情景。“下马者谁子”,“贩盐何郡郎”,既写出了来客的身份,又表现出诗人对来访者的敬重之情。
    全诗语言朴素无华,但意境清幽高远,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