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近重阳未到家,登高何处落乌纱。
半生宦达樊笼鸟,百岁光阴赴壑蛇。
谩把愁肠浇紫酒,羞将吟鬓插黄花。
萧条不似龙山乐,空对西风忆孟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第一句:“节近重阳未到家”

  • 注释: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登高赏菊的习俗。这里的“未到家”表达了作者对节日的期待和对家的思念。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重阳佳节的到来充满了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登高何处落乌纱”

  • 注释:乌纱,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这里比喻官职。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这一天,却无法登高赏菊,无法像其他人一样庆祝佳节的无奈。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对节日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厌倦。

第三句:“半生宦达樊笼鸟”

  • 注释:樊笼,比喻官场或困境。半生,指一生的一半时间。宦达,指官场得意。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作者在官场中度过的大半生,就像被困在笼子里的鸟儿一样,不得自由。
  •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失望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第四句:“百岁光阴赴壑蛇”

  • 注释:百岁,指长寿。壑蛇,暗喻岁月流逝。这句诗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岁月无情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第五句:“谩把愁肠浇紫酒”

  • 注释:谩,表示徒劳的意思。紫酒,指红色的美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用饮酒来缓解忧愁的行为,但这种行为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快乐。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无助,同时也反映了他寻求逃避现实的方式。

第六句:“羞将吟鬓插黄花”

  • 注释:吟鬓,指诗人的头发。黄花,指菊花。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饮酒时,用簪子插着菊花的场景,以此表达他对秋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的行为,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的热爱。

第七句:“萧条不似龙山乐”

  • 注释:龙山,指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所作的《子虚赋》中的虚构之地。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现实中感到的孤独和失落感。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古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第八句:“空对西风忆孟嘉”

  • 注释:西风,指秋风。孟嘉,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士,以潇洒自如、超脱世俗著称。这句诗通过回忆孟嘉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现实的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