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招邀太仆家,不知身世在天涯。
敢将恶况悲蓬梗,且酌芳尊泛菊花。
东野桑田成碧海,北邙枯骨委黄沙。
人生到处皆堪乐,得失何须更叹嗟。
【注释】:
九日招邀太仆家:在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时,邀请太仆家的亲友聚会。太仆:官名,掌管车马、马匹。家:指太仆家的亲友。
不知身世在天涯:不知道我自己的生死归宿在哪里。天涯:指人世间。
敢将恶况悲蓬梗,且酌芳尊泛菊花:敢于把不愉快的遭遇比作飘摇不定的蓬草,姑且举杯痛饮,欣赏盛开的菊花。
东野桑田成碧海,北邙枯骨委黄沙:洛阳城郊外的东野,曾经种过桑树,如今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北邙山一带长眠着许多死者,他们的尸体被埋在黄沙中。这里借指世事变迁和生死无常。
人生到处皆堪乐,得失何须更叹嗟:人生处处都可以找到快乐,得失成败又何必叹息感叹呢?
【赏析】:
《遣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在夔州已整整度过了两年。这两年,正是安史之乱后的艰难岁月。作者亲眼看到人民流离失所,饱受灾难的痛苦,自己却漂泊异乡,穷困潦倒,内心十分痛苦,因此写下了这首《遣怀》诗。
首联“九日招邀太仆家,不知身世在天涯。”“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登高赋诗的传统。杜甫此时正客居夔州,他与太仆杨氏结为亲戚关系。重阳节这天,杨氏邀请杜甫到家里饮酒赏菊,以排遣他的孤独之感。“太仆”,即太仆寺的长官,掌舆马。杜甫曾充任过太仆寺的属官。
颔联“敢将恶况悲蓬梗,且酌芳尊泛菊花。”诗人用“敢将”一词,表明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仍要振起精神来面对现实,不向厄运低头。同时,“且酌芳樽泛菊花”则表明自己虽处逆境,但还要像菊花一样傲霜斗雪,不屈不挠地生活。
颈联“东野桑田成碧海,北邙枯骨委黄沙。人生到处皆堪乐,得失何须更叹嗟。”这两句借用洛阳东郊和北邙山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洛阳东郊曾经是一片桑田(即农田),而现在却成了汪洋大海,而北邙山则是埋葬死者的地方,而今那里也长满了黄沙。这两句诗既写出了世事的变幻无常和生死轮回的道理,又表明了诗人对名利地位看得很淡,即使失去了一切也毫不惋惜的态度,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精神。
尾联“人生到处皆堪乐,得失何须更叹嗟。”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人生哲学观点。他认为,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找到快乐,不必为失去的东西而感到惋惜。这种人生观是非常积极的,它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去迎接生活中的挑战。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展现了他的豁达胸怀和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