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漏长安拂曙行,十年京国记平生。
联诗东署公霜韵,煮茗西怜借瓦铛。
身外功名须勇退,笑中刀剑最相倾。
渊明亦是知几者,纲目书中看品评。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待漏长安拂曙行:描述了诗人在清晨时分,等待上朝的场景。长安是古代的首都,这里指的是元代都城所在地。”待漏”是指官员们等待处理政事,”拂曙”则描绘了天刚破晓时的景象。这一句展现了官场的紧张气氛和对国家大事的责任感。
- 十年京国记平生:回顾了诗人在京(指京城)生活的经历,”十年”表明了时间的长久,”记平生”则意味着这些经历对诗人来说是重要的,它们构成了他的人生记忆。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早年生活的回顾和感慨。
- 联诗东署公霜韵:描述了诗人在东署参与吟诗作对的情景,”联诗”指的是文人墨客之间相互唱和的诗歌创作活动。”公霜韵”可能是指秋天的气息或是某种文人雅韵,这体现了诗人对文学活动的热爱和追求。
- 煮茗西怜借瓦铛: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品茶的场景。”煮茗”指的是泡茶,”西怜”可能是借用或寻找适合喝茶的器皿,”借瓦铛”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品茶时的宁静和满足。
- 身外功名须勇退:表达了诗人关于功名的看法。这里的”身外”指的是功名事业并非自己生命的全部,”须勇退”则是说在达到一定成就后,应该敢于放弃,不再执着于世俗的功名。这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志向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 笑中刀剑最相倾: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态度。”笑中”暗示了诗人即使在困难中也保持着幽默感,”刀剑”可能象征着生活中的艰辛和危险,”最相倾”则表示两者之间的对立最终可以化解。这反映了诗人乐观的人生哲学。
- 渊明亦是知几者:最后一句引用了陶渊明的故事。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以归隐田园、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著称。这句诗意味着诗人自比为陶渊明,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中隐逸精神的赞赏。
结合注释赏析:
-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具体的生活画面,传达出一种超脱物欲、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不仅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也给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元代文学中的佳作之一。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元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艺术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经历的记录,也是对整个时代的文化氛围的一种反映。它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