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赋东南似蚕丝,民劳又值转输时。
庙堂累诏曾蠲税,闾巷何人复采诗。
行路有歌心靡靡,宽民无术意迟迟。
素餐已负清朝禄,敢望君恩劳载驰。
诗句释义:
- 财赋东南似蚕丝,
- “财赋”:指国家税收,这里特指东南地区的财富。
- “似蚕丝”:比喻这些财富像蚕丝一样密集、珍贵。
- 民劳又值转输时,
- “转输”:泛指物资的转运和运输,如粮食从农村运往城市。
- 庙堂累诏曾蠲税,
- “庙堂”:古代指朝廷或官府办公的地方。
- “累诏”:多次发布的诏书。
- “蠲税”:减免赋税。
- 闾巷何人复采诗,
- “闾巷”:民间,指普通百姓。
- “采诗”:收集民间歌谣。
- 行路有歌心靡靡,
- “靡靡”:形容心情烦闷不安。
- 宽民无术意迟迟,
- “宽民”:减轻人民的负担,这里的”无术”表示没有有效的方法。
- 素餐已负清朝禄,
- “素餐”:指无功受禄,白白享受俸禄。
- 敢望君恩劳载驰,
- “载”:大,极。
-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忧虑。首句描绘了东南地区经济繁荣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人民生活的艰辛。第二句表达了政府多次发布减免赋税的命令,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第三句进一步揭示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困苦,无法享受国家的恩泽。最后两句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处境,虽然享有国家的俸禄,却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不敢轻易懈怠。整首诗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