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再拜鬓都丝,旧话方浓又别时。
满目江花南浦赋,百年忠愤北门诗。
秋堂秉烛还疑梦,风雨兼程未谓迟。
国计正劳当宁念,五羊归思敢先驰。
【注释】
登堂再拜:指王宪(字宗吉)的来使,他因事被贬,故有“登堂”之语。
鬓都丝:谓鬓发都已花白了。
南浦赋:指南朝梁江淹所作《别赋》。
百年忠愤:表示对国家的忠诚和愤慨。
秋堂秉烛:秋天的夜里点起蜡烛。
风雨兼程:指在风雨中赶路。
国计正劳当宁念:国家大事正在繁忙之中,皇上应多加考虑。
五羊归思:指诗人在广州任职时,思念家乡五羊城的心情。
【赏析】
这首酬答诗写于宋神宗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八年),当时王宪因事被贬,其使节前来朝廷谢罪,而作者也刚被罢免知广州,二人都有离京之感。这首诗即作于此时。
首联“登堂再拜”,表明使节的身份和来意;“鬓都丝”则写出了作者自己年纪已经老了,鬓发已白。这两句诗看似平淡无奇,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为这是许多老臣共同的遭遇。
第二联“满目春花秋月夜,百年忠愤北门诗”,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与忠诚。这里既指王宪,也指他自己。
第三联“秋堂秉烛还疑梦,风雨兼程未谓迟。”则描写了作者送别的场景。秋风萧瑟,烛光摇曳,两人依依不舍地告别。尽管道路崎岖,但两人仍然坚定前行。这一联既表现了他们的友情,也表达了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与担当。
第四联“国计正劳当宁念,五羊归思敢先驰。”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忧虑之情。他担心国家的财政困难会影响到民生,因此他希望皇帝能够多加考虑。同时,他也想念家乡的五羊城,希望能够早日回到那里去。这一联既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离别的场景,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与忠诚,以及对朋友、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