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节庐陵万古祠,皎如日月要人知。
死生去就皆同道,治乱兴亡不共时。
先代碑文苔藓蚀,颓垣春雨薜萝垂。
观风特此胆遗像,慰我平生几仰思。
【注释】
谒:参拜。庐陵:今江西境内,古时属豫章郡。忠节:忠贞不渝的节操。万古:千秋万代。皎如日月:明亮如日月。要人知:让人知道。死生去就:生死离合。同道:志趣相同的人。治乱兴亡:治理得好或坏、繁荣或衰败。先代:古代。碑文:刻在石碑上的文字。苔藓蚀:苔藓侵蚀。颓垣:倒塌了的墙。薜萝:香草。遗像:画像。慰我平生:安慰我平生的志向。几:虚指,许多。
【赏析】
本诗是作者与顾太守柳别驾联句而作之诗。此诗首二句写庐陵忠节祠,三、四句写庙中忠臣事迹,五、六句写祠堂的残破和春雨中的香草,末句以自己观风胆壮自喻。全诗语言朴实,意境苍凉,表现了作者对忠贞节义之士的崇敬之情。
这首诗首句“忠节庐陵万古祠”即点明题意。诗人由瞻仰庐陵忠节祠而联想到忠臣们生前的节操和身后的事功。忠烈祠,是纪念有节操和功绩的人的处所,人们在这里瞻仰着他们的英灵,他们生前的节操和身后的事功,自然成为后人崇敬的对象。次句“皎如日月要人知”即赞颂忠烈祠,它就像明亮的太阳和月亮一样,让人们都知道这些忠烈们的事迹,让人们都懂得这些忠烈们的节操和精神。这两句一开头就为下面的内容作了铺垫。
第三句“死生去就皆同道”,进一步赞美忠烈祠。这里所说的“死生去就”,是指忠烈们在生时和死者之间的区别而言。忠烈们忠于国事,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死;而活着的人则是为了继续完成忠烈的事业而努力,也是死。至于去或留呢?都是为着实现自己的志向。所以,死生去就,其实都是一条道路,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这两句赞扬忠烈祠的作用,就在于它能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也在于它使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们团结在一起,共同为理想而努力。
第四句“治乱兴亡不共时”,进一步歌颂忠烈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无论国家是太平还是动乱,无论是兴盛还是衰败,忠烈祠都永远存在,永远不会改变。因为忠烈祠所供奉的就是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这些人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忠烈祠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激励人们为国家作出贡献,而且也能够使人们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接下来四句描写祠堂的残破和春雨中的香草。前两句“先代碑文苔藓蚀,颓垣春雨薜萝垂”是对祠堂的描写。先代碑文,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它记录着历史上的英雄事迹。由于年久日深,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甚至有些地方被苔藓所侵蚀了。而那倒塌了的墙边,长着一些青藤和野草,它们在春雨中显得格外生机勃勃。这几句既描绘了祠堂的现状,又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最后一句“观风特此胆遗像,慰我平生几仰思”是作者的感怀。这句的意思是指,作者来到这座忠烈祠,看到这里保存着忠烈们的遗像,心中感慨万分,不禁想起自己一生的经历。作者通过这句诗抒发了自己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和对自己生平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