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虚随八月槎,野芳虽晚不须嗟。
十年人事空流水,半世江湖负菊花。
日落远波惊宿雁,月临荒戍起啼鸦。
人生岂得长无谓,恋阙那堪又忆家。

【诗句解读与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咏怀之作。它表达了诗人在政治生涯中经历坎坷、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下面是这首诗逐句释义及赏析:

首联:

  • 诗句:“奉使虚随八月槎。”
  • 译文:我奉命出使,如同乘着八月的船一样,漂泊无定。
  • 注释:这里的“九月送吴江”指的是李白奉命出使至扬州,途经吴江县,并被当地官员所接待。而“八月槎”是指乘船远行。

次联:

  • 诗句:“野芳虽晚不须嗟。”
  • 译文:即使野花盛开得再晚,也不必感到惋惜。
  • 注释:这里描绘了一幅晚春时节的景象,即使时间已经晚了,野花依然开放,表现出一种坚韧和生命力。

第三联:

  • 诗句:“十年人事空流水,半世江湖负菊花。”
  • 译文:这十年来,世事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我的人生就像辜负了菊花一样。
  •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自己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

第四联:

  • 诗句:“日落远波惊宿雁,月临荒戍起啼鸦。”
  • 译文:夕阳西下,远处的波涛中惊起了过夜的雁群;月光照在荒凉的边关,响起了乌鸦的啼叫。
  • 注释:这一联描述了诗人所在之地的夜晚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

尾联:

  • 诗句:“人生岂得长无谓,恋阙那堪又忆家。”
  • 译文:人生岂能长久没有意义?怎能忘记自己的故土?
  • 注释: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即使在外为官,也难以割舍对家的思念。

总体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无奈与辛酸。诗人通过对比野花的坚韧与自身仕途的浮沉,抒发了对岁月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诗人对自己未能实现政治抱负的失落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也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