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水孤舟蜀道车,忽惊枪鸟又春馀。
十年骨肉长抛别,半纸功名任卷舒。
几昧变通方学易,耻随流俗幸知书。
等闲爱杀江门老,竹杖生吟信所如。
诗句原文与译文保持了格式一致,逐句进行了注释,并在末尾附上赏析。
诗人介绍:江源,字一原,江村人。成化元年(1465年)解元,五年进士。他曾任上饶知县、户部主事等职,以清讼狱、综理屯田水利著称,被百姓及上司所敬重。后升任四川副使,因不愿随流俗而辞官归故里,享年七十二岁。著有《桂轩集》。江源的诗歌作品以其清新脱俗、内容充实而广受赞誉,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志向,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词鉴赏:
- 这首诗描绘了江源在按察司题壁时的情景。首句“楚水孤舟蜀道车”描绘了江源独自乘船沿长江而上的场景,楚水和蜀道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壮阔的背景。接着“忽惊枪鸟又春馀”,表达了诗人在看到春天的景象时突然被枪声惊醒,充满了惊喜与好奇的情绪。
- “十年骨肉长抛别,半纸功名任卷舒”表达了诗人与亲人分离的痛苦和对功名的淡泊。这里通过“长抛别”和“任卷舒”两个词组,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功名利禄时的淡然态度。
- 诗中多次使用变通和变化的描述,如“几昧变通方学易”、“耻随流俗幸知书”。这些表达强调了诗人对于变通和学习的态度,即不应随波逐流,而应追求真知。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江源在按察司题壁情景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楚水孤舟”、“蜀道车”等,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泊和对变通的追求,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高洁的人格魅力。
- 此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江源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造诣。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首诗是江源在其官场生涯中的一个独特写照,同时也是对他个人品格和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种情感与思考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江源作为一个诗人、官员以及思想家的多面性及其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