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白山青逸兴孤,扁舟此老鹿门徒。
满江风月用不尽,何必君王乞鉴湖。

第一首,题画

水白山青,意境高远;孤舟独钓,意态悠然。

第二首,题画

扁舟一叶,泛游在鹿门山下的小溪中,仿佛是一只闲逸自在的梅花鹿。

第三首,题画

江面上风平浪静,月明人静,但诗人的心却难以满足,似乎还缺少点什么。

第四首,题画

何必羡慕君王的鉴湖之景呢!只要我们心中有景,处处皆可为景。

赏析:此组诗共四首,每首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人以“水白山青”开篇,营造出一个清新脱俗、远离尘嚣的境界。接着以“逸兴孤”三字点明了诗人独自垂钓的心情,表达了他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心态。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位老者在山水之间,悠然自得地垂钓的场景,感受到了他那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高洁品质。

第二首诗则通过“扁舟此老鹿门徒”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鹿门山下乘船垂钓的景象。这里的“扁舟”指的是小船,而“此老”则是指那位独钓的诗人自身。诗人用“鹿门徒”来比喻自己的隐居生活,既表现了自己的隐逸情怀,又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评。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归隐山林的情趣。

第三首诗中的“满江风月用不尽”一句,诗人感叹自己内心的空虚与不满足。他虽然置身于美丽的自然景致之中,但内心依然感到空虚,仿佛还有什么东西没有得到满足。这种表达既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又揭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一首则是诗人对君王的劝诫。诗人认为,与其羡慕别人的美好景色,不如在自己的心中寻找那份美好。这里的“何必君王乞鉴湖”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独立思考和审美追求的自信与坚定。他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风景,无需向他人索取。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