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高阁逼崔嵬,芜没千年不再开。
何似溪山长不改,小舟时载月明来。

《题画四首》,是明朝诗人唐寅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

  1. 凌烟高阁逼崔嵬:凌烟阁作为中国古代皇宫中的一座重要建筑,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此处,“凌烟”指的是高耸入云的景象,而“阁”则是古代用于存放文物的建筑物。整句“凌烟高阁逼崔嵬”描绘了这座高阁雄伟壮丽,几乎要触碰到云端的景象。这不仅表现了建筑本身的宏伟,也隐喻了诗人对于权力和地位的敬畏之情。

  2. 芜没千年不再开:这里的“芜没”指的是荒芜、衰败的状态,而“千年”则强调了这种状态的漫长和不变。整句“芜没千年不再开”表达了一种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暗示着某些事物虽然曾经辉煌,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却逐渐消失,无法再次出现。这既是一种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也是对现实变迁的一种无奈接受。

  3. 何似溪山长不改:在这里,“溪山”指的是山水景色,而“长不改”则表示这些景色永远保持不变。整句“何似溪山长不改”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恒久不变的赞美。他认为自然的景色就像溪水和山脉一样,永远不会改变,这是对自然永恒之美的一种颂扬。

  4. 小舟时载月明来:这句“小舟时载月明来”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夜晚画面。诗人坐在小船里,随着月光的指引,小船在平静的水面上缓缓行驶。这里的“月明”不仅指明亮的月光,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清明。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纷扰、享受宁静生活的美好愿景。

唐寅的《题画四首》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赞美之情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感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认知和态度,使这首诗成为文学史上的一部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