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度庾岭,复登文献祠。
祠宇枕石壁,山水争献奇。
鸣禽当丝竹,古柏罗阶墀。
路人拜遗像,几百年于兹。
唐陵十有八,翁仲委蒺藜。
何如此祠久,天地与等期。
我特肃敬心,再拜瞻公仪。
忆公抱忠梗,身佩唐安危。
齐名宋广平,远过姚元之。
千秋上金鉴,十度抗直词。
风度动人主,先几识胡儿。
功垂开元日,人望贞观时。
一曝十寒至,杨李相因依。
酿作天宝祸,渔阳来鼓鼙。
君王走蜀道,公言方见思。
嗟哉邪间正,自古皆如斯。
拜罢出庙门,去去从此辞。
马上重回首,岭树寒风悲。
【注释】
过大庾岭登文献祠十八韵:
庾:古地名,在今江西吉安一带,这里泛指广东。
文献祠:祀唐代名相李德裕的祠庙。李德裕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拜相,次年因党争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途中经过此关,遂建祠以志。至大中六年(852),又因党争再遭贬谪。
复:又。
鸣禽当丝竹:山鸟叫声宛若丝竹乐器的声音。鸣禽,山鸟。
古柏罗阶墀:台阶上长满了古树。罗,布满。
遗像:指李德裕的画像。
唐陵十有八:唐代帝王葬于此的陵墓共有十八座。十有八,十分之八。
翁仲:即翁仲石像。北魏时所立,用以镇守边塞,后多用来形容石人。唐玄宗开元年间,因平定吐蕃有功,曾将李德裕等十二人的遗像置于长安城北门的翁仲石像之前,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何如此祠久,天地与等期:为何这李德裕的祠庙能历久不衰,天地也和它一样长久呢?
肃敬心:怀着恭敬的心情。
瞻公仪:仰望着你的风度和仪态。
忆公抱忠梗:回想你忠诚耿直的品格。
身佩唐安危:身任唐朝安危。
齐名宋广平:同宋广平齐名。宋广平,即宋璟,是唐开元时期的贤相。
远过姚元之:远超过姚元之。姚元之,姚崇,是唐隆庆时的贤臣。
千秋上金鉴:千秋万代都在上呈金镜。指李德裕的政绩可垂示后世。
抗直词:刚正不阿的言辞。
风度动人主:风度使人感动。
先几识胡儿:事先看出了胡虏(指吐蕃)的阴谋。
功垂开元日:他的功德流传到开元时期。
杨李相因依:比喻李德裕与杨国忠、李林甫互相依存、狼狈为奸的丑恶行径。
天宝祸:天宝年间的祸乱。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
渔阳来鼓鼙:渔阳,郡名,治所在今北京。鼓鼙,古代军用乐器。来,来到。渔阳来鼓鼙,暗指安禄山起兵反叛。
君王走蜀道:唐玄宗逃离四川的路程。君王,皇帝自称。
方见思:才得到朝廷的信任。方,才。
嗟哉邪间正:唉!邪恶的人怎么能够分辨是非曲直啊!邪,指邪恶之人。
自古皆如斯: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呀!斯,如此的意思。
拜罢出庙门:祭礼完毕,拜毕退出庙门。
去去从此辞:“去”是退走的意思,“辞”是告别。
马上重回首:骑马回看那山岭上的松树,风霜雪雨都显得格外悲苦凄切。
【赏析】
《过大庾岭登文献祠十八韵》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当时,作者在韶州任司法参军,路过岭南,途经大庾岭时登临文献祠。全诗以抒情为主,兼及议论,借对李德裕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黑暗的不满以及对贤良清正的政治局面的向往。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驱马渡过岭,又登上文献祠。首联交代地点和时间,为下文作铺垫;颔联描绘文献祠的景色,表现了诗人的赞美之情;接着写祠内的景物,以及诗人对祠内人物的怀念;颈联写诗人对于李德裕的评价;尾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全诗情感深沉,意蕴丰富,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井然有序。首联点明地点和时间;颔联描写文献祠的景色;颈联评价李德裕,并表达自己对李德裕的怀念;尾联抒发感慨之情,表明诗人对现实的看法。此外,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真切,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