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尽洮河月满营,胡儿羌笛奏边声。
春风不到单于塞,何事梅花夜夜生。

【注释】

雪尽洮河月满营:雪尽,指天放晴,下雪停歇。洮河,在今甘肃省临潭县境内。月满营,指月光皎洁,照彻军营。胡儿羌笛奏边声:胡儿,泛指西北少数民族的男子。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形似竹筒或陶制的小杯,用芦管做成。奏边声,奏的是边关之音。

春风不到单于塞,何事梅花夜夜生。

春风:春风是温暖和煦的风,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单于塞:指匈奴的边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谪出京后所写的一首思归诗。

开头两句写景,描绘了雪后初霁,月明如昼的景象,同时暗示了作者内心的郁闷和不平。

第三句转入写物,以“羌笛”起兴,点明了诗人的心境。羌笛之声悠扬哀婉,让人想起遥远的边疆和戍边士兵的生活。这种声音似乎也在诉说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厌倦。

第四句再次回到写景,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伤的情感。春风虽然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但却没有吹拂到遥远的单于塞,让那些生活在边疆的士兵和他们的家园无法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最后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梅花生长在寒冷的地方,而春风却无法吹拂到它身上。这就像是那些生活在边关的士兵,尽管他们英勇无畏,但他们的命运却无法得到改变,只能孤独地承受着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风光和戍边士兵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即边疆的动荡不安和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