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以生尘突不黔,街头斗粟贵于金。
村庄男女馀多少,拆尽人间父母心。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 第一句:“甑以生尘突不黔”,描述了家中粮食因为长期保存而发霉,使得原本应该用来蒸食物的甑(古代一种用于蒸煮的大型容器)上长满了灰尘,象征着家庭因饥荒而陷入困境。
- 第二句:“街头斗粟贵于金”,进一步描绘了当时市场上粮食的昂贵。用“斗粟”即十升米来比喻粮食价格之高,甚至超过了黄金的价值。
- 第三句:“村庄男女馀多少?”表达了村民们在饥荒中剩余的粮食数量不多,可能意味着生存条件极度艰苦。
- 第四句:“拆尽人间父母心”,这句话反映了饥饿导致的极端行为,有些父母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极端选择,如卖掉子女换取生存的机会。
将提供一些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信息:
- 从主题来看,这首诗深刻揭示了大饥荒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以及生存的艰难。通过描述食物的稀缺、家庭的贫困和社会的动荡,展现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灾难图景。
- 在情感表达方面,诗人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如“甑以生尘”与“不黔”,不仅形象地描述了粮食的状况,也暗示了家庭经济来源的丧失。同时,“斗粟贵于金”则强烈表达了物价飞涨、生活无着的绝望感。
- 从艺术手法来看,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有力的语言,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沉重与哀愁。
《甲辰岁大饥莆中民风八首·其一》是一首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通过对大饥荒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个人遭遇的描绘,展现了当时人民的苦难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