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雨祁寒已怨咨,号寒愁雨更啼饥。
老夫夜拥寒炉坐,细数檐声闷咏诗。
【注释】
(1)甲辰岁:宋光宗年号,公元1184年至1194年。
(2)莆中:今福建莆田一带。
(3)怨咨:抱怨。
(4)号寒:指寒冷的天气,也指饥寒交迫的生活。
(5)老夫:诗人自称。
(6)细数檐声:指在微弱灯光下,听着雨滴敲打屋檐的声音。
(7)闷咏诗:即“咏诗”,指吟诵诗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忧国忧民情怀和对百姓生活疾苦表示同情的小诗。
首句点明时间:“暑雨祁寒已怨咨”,暑天大雨,寒冬腊月。这两句写出了当时自然灾害频发、气候恶劣,使人民怨声载道,生活艰难的情况。次句进一步写人民的痛苦:“号寒愁雨更啼饥”。这里“号寒”是形容人们受寒难忍,“愁雨”、“啼饥”则表明他们连雨天都忍受不了,更不用说饥饿了。
三、四句是说:“老夫夜拥寒炉坐,细数檐声闷咏诗。”这里,诗人以自己为例,来写人民所受苦难。他虽然身居高位,但却无权为民请命,只能借吟诗来表达自己的哀叹。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也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同时,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有一定的成就,如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深沉;善于抓住典型细节来刻画事物,使人物栩栩如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