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别何耿耿,此怀谁得开。
故人千里外,隔岁一书来。
道直存封事,时危属草莱。
不知游子恨,翻作逐臣哀。

【注释】

得曾汝诚书:收到曾汝诚的来信。汝诚,即曾汝诚,字子美,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

忆别何耿耿:回忆与亲人别离的情景,心中充满怀念。

此怀谁得开:我心中的忧愁谁能为我解除?

故人千里外,隔岁一书来:我的老朋友远在千里之外,一年中才寄给我一封信。

道直存封事:为官正直却遭诬陷。

时危属草莱:国家危难之际,我却像杂草一样被弃置不用。

不知游子恨,翻作逐臣哀:我本不知自己是一个被放逐的大臣,如今却成了别人口中的“逐臣”,内心充满了痛苦与哀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接到曾汝诚信后有感而发的一首七言律诗。

第一句“得曾汝诚书”点明题目,说明诗人收到朋友来信,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对友人关切之情。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思念之深:“忆别何耿耿”,表达了他对离别情景的追思和缅怀。

第三句“此怀谁得开”,进一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愁闷:“此怀”指的是作者内心的忧愁;“谁得开”则表示这种忧愁无法排遣。

第四句“故人千里外,隔岁一书来”,描写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相隔遥远的距离以及朋友一年才寄给诗人一封信的情景。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第五两句“道直存封事,时危属草莱”,表达了作者为国家忧虑的心情。“道直”指为官正直,但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时危”则是指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第六句“不知游子恨,翻作逐臣哀”,进一步抒发了自己被放逐的痛苦和悲哀。这里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愤慨。

全诗通过回忆过去与朋友之间的情谊、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描绘国家形势以及抒发自己被放逐的痛苦和悲哀,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也为诗歌增色添彩,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