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席全依草,张灯半在松。
登临携数子,待月坐三峰。
似释空中雾,遥闻谷里踪。
病馀幽意惬,兹夕故从容。

乌石山

在江西省九江市南郊,为庐山之一支。

展席:张开的竹席。全依:完全依靠。

张灯:点亮的灯笼。半在松:一半挂在松树上。

登临:登上山岭。携数子:带着几个孩子。

待月坐三峰:等待月亮升起时坐在山峰上。坐:停留、驻足。三峰:指庐山的三大高峰。

似释空中雾,遥闻谷里踪(zōng):似乎解除了天空中的迷雾,远远听到山谷里的踪迹。

病馀幽意惬,兹夕故从容:由于身体不适,心境宁静惬意;今晚所以从容不迫。病馀:身体不适。幽意:心境、情趣。惬:安适。兹夕:这个晚上。故:反而。从容:不慌不忙。

赏析:此诗描绘了庐山之夜景和诗人的闲情逸致,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前两句写诗人游览乌石山,欣赏山色水光。“展席”即展开竹席,“倚杖”即手执拐杖。“全依草”,指全凭自然;“张灯”指用火把照明。诗人在游山过程中,处处留影,步步留连,因而“展席全依草,张灯半在松”。这是写景,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四句写夜深人静,明月升腾于山巅,诗人与孩子们在此赏月。“登临”即登山,“携数子”指带着几个儿子。“待月坐三峰”,是说在月光下伫立在三座山峰之上。“坐”字,既指诗人自己,也暗含着孩子们。这一句写景,也表达了诗人与孩子们共度良宵的欢乐心情。

五六句写夜深人静,月光如水,云雾缭绕,使人感到神秘莫测。“似释空间雾”,比喻云雾好像被风吹散,消散在空中一样;“遥闻谷里踪”,比喻远处的声音仿佛能从山谷里传来。这一联是写景,也是写意,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七八句写深夜的寂静,只有自己的脚步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声。“病余幽意惬”,是自己感到心情舒畅;“兹夕故从容”,是说今夜之所以悠闲自在。这一联是写景,也是叙事。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因健康原因而感到心旷神怡,并因此而变得悠闲自在的情怀,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作者通过描写庐山夜色和自己在山巅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