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方干,宋魏野。诗名遗在鉴湖甘棠上,高隐流芳合中舍。
东崖处士居淇东,诗成好事争传写。英风卓行无古今,举头仰羡皆作者。
炼句风月嘲,西隐烟霞惹。白头始赋归来辞,不知是也还非也。
是非几欲问青山,鼓掌大笑成痴哑。愿结渔樵侣,更入耆英社。
茅屋底,衡门下。秋郊看禾穗,春畦供菜把。栽松放云宿,种竹听雨打。
十首新诗和少陵,数曲瑶琴知贺若。香笺笔扫凤楼锦,古砚墨磨铜雀瓦。
忘形懒冠佩,陶情咏骚雅。杖藜散步瓠子堤,风露从教来沐洒。
斟花酌柳会东崖,俗驾远回逋客寡。后日寻盟医俗亭下去,翠琅玕动清风泻。
对话闻秋声,此乐谁能假。
诗句
元方见和复次韵以寄之
- 注释:这是诗人与友人元方的书信交流,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元方的深厚情谊以及通过诗歌传递友情的愿望。
诗名遗在鉴湖甘棠上,高隐流芳合中舍。
- 注释:诗名(名字)留在鉴湖甘棠树上,高尚的隐居生活使名声传遍整个庭院。
- 赏析:这里的“诗名遗在”可能指的是诗人留下的诗词作品,而“甘棠”则是指树木,这里用来象征诗人的作品。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的作品如同甘棠树一样被人们传颂,同时也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
东崖处士居淇东,诗成好事争传写。英风卓行无古今,举头仰羡皆作者。
- 注释:东崖处的士人居住在淇河以东,他的诗歌创作完成后,好事之人争相传抄。他的风采和卓越行为跨越了古今,令人仰慕不已。
-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东崖处的士人的才华和品德,他的诗歌作品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颂。诗人通过描述他的风采和卓越行为,表达了对这位文人的敬佩之情。
炼句风月嘲,西隐烟霞惹。白头始赋归来辞,不知是也还非也。
- 注释:诗人在锤炼诗句时嘲笑着风花雪月,而在西隐山中,烟霞缭绕。直到头发变白,他才写下归去辞篇,心中充满疑惑:这是否是真实的自己呢?
-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内心挣扎和困惑。他在锤炼诗句时,面对风花雪月等自然景物,感到难以把握,甚至产生了怀疑。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的真实态度和思考。
是非几欲问青山,鼓掌大笑成痴哑。愿结渔樵侣,更入耆英社。
注释:是非问题屡次困扰着我,但看到青山的美景,我忍不住笑出声来。我希望结交渔樵之侣,更加入耆英之社。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轻松和快乐。他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将烦恼抛诸脑后,展现出乐观的态度。同时,他也表达了与渔樵之侣结交的愿望,以及追求高雅生活的理想。
茅屋底,衡门下。秋郊看禾穗,春畦供菜把。栽松放云宿,种竹听雨打。
注释:简陋的住所位于茅屋之下,低矮的门框位于衡门之下。秋天我在郊外观看成熟的稻穗,春天则在菜园里采摘蔬菜。我栽种松树让它随风飘荡休息,种植竹子聆听雨声敲打。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简朴的生活环境和他对自然的热爱。他在不同的季节观察不同的自然景象,如秋天的稻田和春天的菜园,这些场景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同时,诗人通过种植松树和竹子等植物,展示了他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和追求。
十首新诗和少陵,数曲瑶琴知贺若。香笺笔扫凤楼锦,古砚墨磨铜雀瓦。
- 注释:我创作了十首新诗,它们与杜甫的诗相比毫不逊色。我用香笺书写并整理了凤凰楼上华丽的锦缎,用古砚磨制了铜雀瓦般的墨。
-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诗人的诗歌才华和书法技艺。他将自己所创作的诗歌比作杜甫的诗,认为它们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同时,他还提到了用香笺书写、古砚磨制等细节,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忘形懒冠佩,陶情咏骚雅。杖藜散步瓠子堤,风露从教来沐洒。
- 注释:我已经忘却了世俗的名利,不再佩戴官帽和饰品;我尽情享受诗歌带来的愉悦和陶冶情操的乐趣。我拄着藜杖在瓠子河边漫步,任由风吹日晒和雨露滋润。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内心自由的生活状态。他不再追求名利地位,而是专注于诗歌创作和精神修养。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杖藜散步瓠子堤”这一形象,体现了他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斟花酌柳会东崖,俗驾远回逋客寡。后日寻盟医俗亭下去,翠琅玕动清风泻。
- 注释:我会在这里品茶赏花,与东崖上的诗人一起饮酒作乐。然后我将远游归来,拜访那位隐居的客人。之后我会在药王庙下的亭子里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清风拂过翠琅玕发出清脆的声音。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社交活动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他与东崖上的诗人一起品茶赏花,共度美好时光。随后,他计划着未来的旅行和聚会,希望能再次与朋友们相聚。最后,他又回到了那个充满友谊的地方——药王庙下的亭子,那里有他的朋友们陪伴着他度过愉快的时光。
总结
唐方干与宋魏野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在艺术创作上的相互启发和支持。诗人通过诗歌交流、共同欣赏自然美景、品茶赏花等活动,展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他们也互相鼓励,追求更高境界的文学成就。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两人之间的友情,还体现了他们对生活、艺术和文化的热爱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