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事惟高枕,萧然已二毛。
山中歌扣角,花下醉持螯。
身世穷何碍,风尘梦亦劳。
但教无俗事,随意读离骚。
【注释】
见二毛作:见到两鬓发白的老翁。见,同“现”,看见。二毛,即指年老的头发花白。惟高枕:只有高枕无忧。惟,只;惟,通“唯”;一作“唯有”;唯,副词,表肯定语气,意为“只有”;高枕,谓安然高卧,无忧无虑。山中歌扣角:《晋书·刘伶传》载:“常乘鹿车,携酒鹤(一只白颈鹤),过市酒肆下饮。或问之,曰:‘凡可饮者,皆醉矣。’问其故,答曰:‘夫酒清者邪(不)浊,邪(不)正则醉,浊而正者,未始有酒也。’”扣角,扣角鸣叫。形容醉后狂态。花下醉持螯:《晋书·刘伶传》载:“尝醉酒,当庭赤脚蒲团上坐,酣畅淋漓,不觉乃安。”持螯,《庄子·外物》:“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螯,蟹足。借指蟹、龟之类。
【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意诗,诗人以潇洒的笔墨表现了一位高士的超逸情怀。诗中虽无豪言壮语,但意境深远,情致飘逸,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一句“生事惟高枕”,点明全诗题旨,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心境。第二句“萧然已二毛”,进一步渲染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头发斑白了,岁月蹉跎。这两句诗,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着笔,把主人公的高逸情怀写得淋漓尽致。
第三、四句承前二句而来,描绘了一幅山高水长、风雅自得的画面。“山中歌扣角,花下醉持螯”,扣角鸣唱,仿佛天籁之音,令人心旷神怡;手执蟹鳌,品味醇醪,真乃人间一大乐事。这里用典丰富,既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又渲染了诗中人物悠然自得的神态,可谓妙笔生辉。
尾联“身世穷何碍,风尘梦亦劳”,抒发了诗人的人生感悟。人生在世,无论贫贱富贵都无关紧要,一切功名利禄都是过眼烟云。而诗人对名利看得很淡泊,他追求的只是内心的自由与宁静。最后一句“但教无俗事,随意读离骚”,更是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志趣和高洁情操。
此诗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刻画了一个逍遥自在、洒脱豁达的人物形象,体现了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思想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