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传上将临边日,秉钺登坛杀气销。
万虏投戈归绝域,三军奏凯彻中朝。
梯航未必来重译,杼轴何堪尽戍辽。
太史直悬千古笔,扶桑铜柱转岧峣。
让我们来解析这首古诗的意境和含义:
译文:
遥传上将临边日,秉钺登坛杀气销。万虏投戈归绝域,三军奏凯彻中朝。梯航未必来重译,杼轴何堪尽戍辽。太史直悬千古笔,扶桑铜柱转岧峣。
注释:
- 遥传:遥远地传来
- 上将:指代皇帝或朝廷的重要官员(通常在战场上指挥战事)
- 秉钺:手持宝剑,古代的一种军事权力象征
- 登坛:登上祭坛
- 杀气销:战意消减,士气低落
- 万虏:成千上万的敌人
- 投戈归绝域:放下武器,返回遥远的国家
- 三军奏凯:全军胜利归来,奏捷
- 梯航:指南方的船只,这里可能是指使者
- 重译:再次翻译,可能意味着使者被要求进行第二次翻译
- 杼轴:织布机
- 戍辽:守卫辽地,即防守辽东地区
- 太史:古代负责记录历史的官员
- 扶桑铜柱: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位于日本国(今冲绳县)
- 岧峣:高耸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胜利后的喜悦之情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战场上的情景和对敌人的处置方式,展现了国家的威严和军队的强大。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记载者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记录下这一伟大的时刻。
首句“遥传上将临边日,秉钺登坛杀气消”,通过描述上将在边境的威武形象和战场上的肃杀气氛,营造出战争的紧张氛围。第二句“万虏投戈归绝域,三军奏凯彻中朝”,则描绘了敌军的投降和全军的胜利情景,展现了战争的最终结局。
第三句“梯航未必来重译,杼轴何堪尽戍辽”,反映了对远方来使的期待以及对边疆守卫的关切。第四句“太史直悬千古笔,扶桑铜柱转岧峣”则通过赞美历史记录者的功绩,表达了对历史见证者的敬意。
这首诗通过对战场的描述,展现了国家的威严和军队的强大,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记载者的尊敬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