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然小坞,恍惚武陵源。
远浦渔歌入,前林鸟语喧。

【注释】

桃花源:陶渊明《桃花源记》载,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忽逢桃花林,不知所从来,便欣然忘归,后遂称人间理想生活之所为“桃李园”。此诗以“桃花源”喻指西岩。

小坞:山坞,山间平地,四周被高峻的山壁围绕。

恍惚:似乎,好像。这里是形容景色迷离,恍若仙境。

武陵源:指武陵县(治今湖南常德),相传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渔夫误入之处。

前林鸟语喧:《诗经·周南·关雎》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这里以鸟语比喻女子之音,喧指喧闹。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抒怀诗。诗人以《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的故事为依托,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幽静的山水风光画卷。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耐人寻味。

首联写景,“桃花然小坞”,“然”字用得极巧。桃花在山坞之中,颜色鲜艳,犹如初开的花朵,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难以分辨。这一句既写出了桃花的艳丽,又暗示了桃花源的美丽。接下来,通过“恍惚武陵源”,进一步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和美丽。这里的“恍惚”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源的向往之情,又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之感。

颔联写景,“远浦渔歌入”,“远浦”指的是远处的湖面上,“渔歌”则是指渔民们唱的歌谣。这句诗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渔民们在湖上劳作时,歌声随风飘荡进山谷;鸟儿在树林中栖息时,欢叫声此起彼伏。这两句诗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

颈联写景,“前林鸟语喧”,“前林”指的是前方的树林,“鸟语喧”则是指鸟儿们的鸣叫声十分喧闹。这句诗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鸟儿们在树林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跳跃、鸣叫;渔人们在湖上辛勤劳作,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这两句诗既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尾联抒发感慨,“西岩杂咏白云窝”,“西岩”指的是西边的山岩,“白云窝”则是一处风景名胜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西岩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之感。最后两句“桃花源里不须招,自是武陵人到。”则表明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只要人们能够坚守内心的信念,就能够实现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这首诗以《桃花源记》为背景,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诗人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感。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