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台突兀客初登,邺下山河感废兴。
花似绮罗人不见,惟馀春草满西陵。
【注释】
- 突兀:高耸。
- 客初登:客人刚刚到达。
- 西陵:即西陵台,在今安徽寿县南。
- 绮罗:指织有花纹图案的丝织品。
- 废兴:兴亡,指战乱造成的破坏。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代诗人李白在游历金陵(南京)时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登上铜雀台后所见到的景象,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孤台突兀客初登”,描写的是铜雀台上的高耸入云的建筑物,以及诗人首次踏上这座楼台时的情景。”孤台”一词突出了铜雀台的孤独与高峻,”突兀”则形容其陡峭而突兀。
第二句“邺下山河感废兴”,则是诗人对于历史的回顾。在这里,他提到了三国时期魏、晋、十六国时期的邺城,这是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和政权更迭之地。这里的”山河”指的是自然地理环境,”废兴”则是指国家的兴衰变化。
第三句“花似绮罗人不见”中,诗人用“绮罗”比喻美丽的花朵,暗喻当时繁华的景致。然而,“人不见”却透露出一种失落和哀怨的情感,可能暗指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英雄人物,现在已不复存在。
最后一句“惟馀春草满西陵”,以春天的草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西陵”是铜雀台所在之处,”惟馀”表示只剩下,这里可能指的是只有草木依然茂盛生长,象征着尽管历史变迁,但有些东西却依旧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铜雀台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对于过去历史的追忆以及对现实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他对世事无常和历史兴衰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