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芳草白凄凄,烟锁六桥水拍堤。
千古风流人不见,莺声恰恰为谁啼。

【注释】

苏公堤:苏州城外的一条堤,相传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修筑。

凄凄:形容声音凄凉,这里指草木凋零、荒凉。

莺声:黄莺的啼叫声。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凄清的春日景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

首句“湖边芳草白凄凄”,写景入微,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春天江南水乡的景象,使人如临其境。

次句“烟锁六桥水拍堤”,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凄清的氛围。这里的“烟”不仅是指自然形成的烟雾,还可能是指人为的烟雾,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变化。同时,“水拍堤”也给人一种动荡不安的感觉,与首句中的“白凄凄”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哀愁的画面。

第三句“千古风流人不见”,则转入对历史人物的感慨。这里的“风流”指的是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历史人物,他们曾经在这里留下了辉煌的业绩,但现在却已经消失无踪,只留下这些荒芜的景象。这既是一种惋惜,也是一种无奈,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最后一句“莺声恰恰为谁啼”,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莺声”既是自然的声响,也是春天的象征;而“恰恰恰”则表现出了一种欢快的节奏。然而,尽管莺鸟在歌唱,却无法驱散这片荒凉的大地,反而更加衬托出了这里的孤寂。这里的“为谁啼”既是对莺鸟的疑问,也是对历史的追问。它让我们思考:为什么这些曾经风流倜傥的人物会消失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事迹是否真的被世人遗忘?还是仅仅因为他们的存在本身就充满了悲壮的色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现实的深深感慨。它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景色的诗,更是一部充满哲思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