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树皆零落,亭亭独自栽。
根深饱霜雪,花好烂池台。
短鬓烦相映,孤怀为尔来。
凡花与众草,岁暮不同开。

【注释】

李秀才书屋:指唐代李涉的书房“李氏书堂”。万树皆零落:形容秋天万物凋零,落叶满地。亭亭(tíng):高高的、直立的样子。独自栽:只有它独自在冬日里生长。根深饱霜雪:菊花的根深深地扎在寒冷的土壤中经受着严寒的考验。花好烂池台:菊花盛开在池台之上。短鬓(bìn):指年老之人。烦相映:麻烦你为我映衬、点缀。孤怀为尔来:我孤孤单单的心情因你来而变得愉悦。凡花与众草:一般的花朵。岁暮不同开:冬天到了,各种花都凋谢了,只有菊花依然绽放着美丽的花朵。

【赏析】

这首诗是李涉在唐僖宗乾符二年(875)所作。诗人以菊花自比,借菊花的高洁品格来抒发自己在乱世中的孤高情怀。

开头两句,诗人用极其简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万木凋零、百花零落的景象,突出万木千花都败落了,唯有菊花还亭亭玉立地独自开放。这一句诗,既写出了菊花顽强的生命力,也写出了诗人自己不随世俗浮沉、不趋炎附势的节操。“亭亭”一词,不仅形容了菊花的挺拔高耸,更表现了诗人自己正直高傲的情操。“独”字,更是强调了自己的与众不同,突出了诗人的特立独行。

三、四句是对前两句的延伸和具体化。“根深”是说菊花的根基牢固;“饱霜雪”,是说他经得起严寒的考验,能够忍受风霜雨雪的折磨;“烂池台”是说它的花朵盛开在池塘台阁之上,光彩照人,美不胜收。这三句话,不仅写出了菊花的特点,而且通过这些特点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性格。

五、六句是全诗的重点。诗人以“短鬓”自喻,表达了自己的年迈之态和衰老之感;“烦相映”、“为尔来”则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和对朋友的渴望。最后一句诗,诗人把“凡花”与“众草”相比,突出了菊花与一般花朵的不同之处——它们在寒冬中依然绽放着花朵,而其他的花草却已经枯死了。

整首诗以菊花自喻,借菊咏怀,托物言志,既写出了自己不随俗浮沉、不趋炎附势的节操,又表现出了诗人孤高不群、傲然挺立的人格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