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是倾城色,开仍傍杏坛。
日迟深院落,风转曲阑干。
不恨先桃李,皆言胜牡丹。
春华惟在此,游客好相看。
袁秀才书院芍药
亦是倾城色,开仍傍杏坛。
日迟深院落,风转曲阑干。
不恨先桃李,皆言胜牡丹。
春华惟在此,游客好相看。
注释:
- 芍药:一种花卉,常用于诗词中作为意象,以其艳丽的花朵和美丽的外形著称。
- 倾城色:形容花容倾国,足以倾倒全城的人。
- 杏坛:古代用来教授学生的场所,此处指书院。
- 日迟:太阳落山后的时间,表示夜晚或黄昏时。
- 深院落:庭院深邃,光线昏暗。
- 风转:微风吹拂。
- 先桃李:比喻早先的花朵和树木。
- 牡丹: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因其花大而艳丽,故有“国色天香”之誉。
- 春华:春天的美景。
- 此:这里,即书院里的芍药。
- 游客:指来此赏花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袁秀才书院里盛开的芍药,以及它在夜晚或黄昏时的景色。诗人以芍药的美丽和其所处的环境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卷。首句“亦是倾城色”,便点出了芍药之美足以倾城;次句“开仍傍杏坛”,则表现了芍药在书院中的高洁地位。第三、四句通过对时间、风向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最后两句则是对芍药之美的赞美,认为它的美丽远超过了其他花卉,尤其是牡丹,让人不禁赞叹。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芍药的美貌,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