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邑今为宰,东行更属秋。
青天见海岱,明月下河洲。
柳傍弹琴坐,花随放舄游。
苍生未苏息,须拜富民侯。
【解析】
本诗前四句写诗人送李令赴宜城的情景,后四句抒发诗人对百姓的关切。
“名邑今为宰”,名邑:有名的城镇。今为:如今。宰:县令。
“西行更属秋”中“更”是副词,“属”是动词,意为“又”。
“青天见海岱”中“见”是动词,意为“看见”。海岱:指泰山,因在东岳庙南故称。
“明月下河洲”中“河洲”是名词,意为“河流中的沙洲”。
“柳傍弹琴坐”中“傍”是介词,意译为“在……旁边”。
“花随放舄游”中“随”是动词,意为“跟随”。
全诗的意思是:如今你来到这个有名的地方当县令,我送你到西边的宜城去;从现在开始你又要去了,秋天的风物又将见到。青天高照碧海苍天,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大河上的小洲。你在河边的柳树旁弹琴,花儿随着你的鞋跟飞舞。百姓们还没有得到安宁,你一定要拜谢富民侯。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开头二句点明时令和送别地点,三、四句写景,五、六句写送别的具体情状,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李令的期望。
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与地点。名邑即有名的城市。这里指李令要去的地方。今为:如今已经上任。为县令,指李令要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到宜城做官去了。“今为宰”,意思是“现在你担任县令”。“东行更属秋”,意思是说你要到宜城去做县令,就要往东边走了,秋天到了,天气转凉,正是出行的时候。
第三、四句写景,以写景来表达送别的情态。青天,指天空。见海岱,指看到泰山。泰山在东岳庙南,所以用“见”字。明月,指月亮。下河洲,指站在河里的沙滩上。这里的月亮很亮,所以可以望得见天上的月亮。
第五、六句写送别时的具体情状。柳傍弹琴坐,意思是说柳树旁边的人正弹着琴坐着。花随放舄游,意思是说花儿跟着鞋子跳舞。这两句是说李令在临别之时,正在柳树下弹琴,而花儿也随着他的鞋子跳舞,仿佛是在为他饯行。
最后两句是对李令的期望。苍生未苏息,意思是说老百姓还没能过上安定的日子。须拜富民侯,意思是说你要到了那里之后,一定要向当地的老百姓表示敬意。因为李令即将到任,所以诗人对他寄予厚望。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当时作者任监察御史。诗人送李令赴宜城,希望他能够体察民间疾苦,为民请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