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万家欢,高楼玉漏残。
舞留华月缓,歌袅绿云繁。
雪郭春初霁,烟城夜不寒。
尽桥垂柳外,游女佩珊珊。
译文
灯火通明万家欢,高楼玉漏残。
舞姿留恋华月慢,歌声袅袅绿云繁。
雪后的城郭初放晴,烟蒙蒙的城中夜晚不寒冷。
桥边柳枝垂得长长的外,游女佩玉声声婉转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元夕,即正月十五夜,古人称元宵节,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此诗通过描绘元宵之夜的热闹景象,展现了当时人们的喜悦心情和浓厚的节日气氛。
首句“灯火万家欢”,描绘了元宵之夜,大街小巷都亮起了璀璨的灯火,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欢乐中的场景。这里的“万家”一词,不仅表达了人数之多,还暗示了节日的盛大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高楼玉漏残”,则通过描写人们在节日中登高望远的行为,进一步强调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和人们的欢乐心情。这里的“玉漏”指的是古代计时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残”字则表达了时间即将结束,意味着节日即将进入高潮。
第三四两句“舞留华月缓,歌袅绿云繁”则是对节日夜晚活动的具体描述。这里描绘了人们欣赏歌舞、翩翩起舞的情景,以及音乐悠扬、歌声婉转的特点。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示了节日夜晚的欢乐气氛,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享受。
后四句“雪郭春初霁,烟城夜不寒”,“尽桥垂柳外,游女佩珊珊”则是对节日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这两句诗以景传情,通过描绘冬去春来、雪过天晴的景象,以及对桥梁、柳树等景物的详细刻画,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元宵之夜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人们的喜悦心情和浓厚的节日气氛。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