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峰入冥雨,绝璧闪馀霞。
水认秦人洞,林疑谢客家。
石门践苔藓,源口觅桃花。
他日求栖息,无言此路赊。

柴关

连峰入冥雨,绝璧闪馀霞。

山峦如墨色般浓重,云层低垂遮蔽了天空,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淹没。

水认秦人洞,林疑谢客家。

清澈的溪流中隐约可见古老的石洞,郁郁葱葱的树林让人误以为是陶渊明隐居的地方。

石门践苔藓,源口觅桃花。

踏过石门,脚下布满了厚厚的苔藓,而前方则是盛开的桃花。

他日求栖息,无言此路赊。

不知何时能在此安身,只能默默感叹这条路是如此遥远和漫长。

注释:

  1. 连峰入冥雨 - “连峰”指连绵不断的山峰,“冥雨”形容雨势很大,几乎要淹没整个山谷。
  2. 绝璧闪馀霞 - “绝壁”指陡峭的山壁,“馀霞”指夕阳映照出的晚霞余光。
  3. 水认秦人洞 - “水”指的是清澈的溪流,“秦人洞”可能指的是古代某个与秦有关的山洞或隐士所居的洞穴。
  4. 林疑谢客家 - “林”指的是森林或者树木,“谢客家”是指传说中的隐士陶渊明的家园。
  5. 石门践苔藓 - “石门”可能是指通往某处的重要关口或桥梁,“践”即踏上的意思,“苔藓”指覆盖在石面上的青苔。
  6. 源口觅桃花 - “源口”指源头或入口,“桃花”指春天里盛开的花朵,可能是某个地方的标志或是传说中的地方。
  7. 他日求栖息 - “他日”意为将来的某一天,“栖息”指居住或停留。
  8. 无言此路赊 - “无言”表示无法用言语表达,“此路赊”意味着这条道路很长,远不可及。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诗歌。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