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白轻黄千万枝,幽香今日始相期。
雨中篱落人稀到,水畔亭台蝶不知。
折向秋风堪寄远,种因晚节故开迟。
去年此会今皆健,来岁花时可对谁。
【译文】
浅白的花朵轻黄的花瓣千万枝,今日才闻到幽香。
雨中篱笆稀稀落落没有人到,水边亭子台榭蝴蝶不知去处。
折下一枝秋风里可寄给远方,种下菊花晚节开得迟些。
去年聚会今年都健在,明年花开我还能对谁?
【注释】
九月二十六日:指诗人于九月二十六日在贾广文、刘举人、任贡士、高夔府先生家赏菊的日子。菊是九月开花的花。贾公石:即贾至(718—772),唐肃宗时宰相。
刘举人:指刘长卿(709—761),唐代诗人。
任贡士:指任华(约713年—约764年),唐代诗人。
高夔府先生:指南唐诗人高骈(812—856)。夔州:今四川奉节,属重庆。
“九日”:指重阳节。
浅白轻黄:形容菊花颜色浅淡,色彩不浓艳。
幽香:指菊花香味清雅幽远。
“人稀”两句:写赏菊时的景象。篱笆稀疏,花少人多,故无人来赏菊;水边亭子台榭,蝶儿不知菊花已盛开,故不去采食。
“折向”两句:写自己赏菊时的情景。秋天风大,菊花易折,而诗人想折一枝寄给远方的朋友。
“种因”两句:写菊花晚节开得迟,故想种上几株,等菊花开了再与友人分享。
“去年”两句:写诗人去年此时也健在。而今年却因病不能赴约,只能明年再来与友人相会。
【赏析】
《九月二十六日同贾广文刘举人任贡士高夔府先生宅内赏菊四首》,共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此诗写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九月六日。当时,诗人在长安,与贾至、刘长卿、任华及高适、高骈诸名流同游高适的别墅。诗中描绘了一幅秋色宜人的赏菊图。
第一句“浅白轻黄千万枝”,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菊花的颜色。“浅白轻黄”是形容颜色,“千万枝”则是数量。这里不仅写出了菊花的颜色,更通过“千万枝”这个数量词写出了菊花多的特点,为下面的内容做足了铺垫。
第二句“幽香今日始相期”,是说今天才闻得到菊花的幽香。这句既是对前一句的回答,也是对前面景色的回应。这里的“幽香”、“相期”,都是诗人的主观感受,通过这些词语,读者可以想象出诗人站在花丛之中,深深地被菊花的香气所吸引的场景。
第三句“雨中篱落人稀到”,是说雨中的篱笆旁很少有人经过。这一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将前面的景色和后面的景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里的“人稀”既写出了下雨天人很少的情况,又为后面的句子做了铺垫。
第四句“水畔亭台蝶不知”,是说水边的亭台上没有蝴蝶飞来。这里的“水畔亭台”是诗人所见之景,而“蝶不知”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通过这句诗句,读者可以想象出诗人在赏菊时看到的美丽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折向秋风堪寄远,种因晚节故开迟”,是说因为秋风的缘故,折下来的菊花可以用来寄给远方的朋友;而菊花又是在晚节时开放得迟,因此作者打算种上几株,等菊花开的时候再与朋友分享。这两联都是从菊花的生长过程中得出的启示,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
尾联“去年此会今皆健,来岁花时可对谁?”是说今年的聚会都已恢复健康,明年这个时候还有谁能与我一同赏花呢?这是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秋日画面,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