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令门前花尽开,郭西骑马看花来。
疏枝淡蕊寒仍发,细雨斜风晚更催。
拟向夜深还秉烛,可怜秋尽始传杯。
相逢一笑具非易,共把繁枝醉不回。
九月二十六日同贾广文刘举人任贡士高夔府先生宅内赏菊四首
陶令门前花尽开,郭西骑马看花来。
疏枝淡蕊寒仍发,细雨斜风晚更催。
拟向夜深还秉烛,可怜秋尽始传杯。
相逢一笑具非易,共把繁枝醉不回。
注释:
(1)陶令:即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曾任彭泽县令,后辞官归隐。他在《归园田居》中描绘了他的田园生活。
(2)郭西:指郭门之外,也就是城外。
(3)“疏枝”句:意思是虽然菊花的花枝已经疏落,但是花瓣依然洁白如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4)“细雨”句:形容天气的微凉和风雨的变化给菊花增添了一些生机。
(5)“拟向”句:意思是打算在夜晚时分,点燃蜡烛欣赏菊花。
(6)“可怜”句:感叹秋天已经过去,冬天即将来临,而饮酒的时间却还很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九月二十六日与友人共同赏菊的感怀之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菊花的美丽景象,同时表达了对秋天的留恋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的开头两句“陶令门前花尽开,郭西骑马看花来。”以陶渊明的名字开头,点明了诗人的身份。这里的“花尽开”意味着菊花盛开,为后面的赏菊活动做铺垫。接着,诗人描述了郭西的情景,即城门外的景象,为诗歌增添了一种开阔的视野。
诗的中间部分“疏枝淡蕊寒仍发,细雨斜风晚更催。”进一步描绘了菊花的特点。诗人用“疏枝”和“淡蕊”来形容菊花的花朵稀疏而淡雅,而“寒仍发”则表现了菊花在寒冷季节依然绽放的特性。同时,“细雨斜风晚更催”描绘了秋风和细雨交织的景象,为菊花增添了一份凄清之美。
诗的最后两句“拟向夜深还秉烛,可怜秋尽始传杯。”则是诗人对于秋天的思考。诗人设想在夜深之时,依然手持蜡烛欣赏菊花的场景,这既体现了他对菊花的喜爱,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同时,“怜”一词表达了诗人对秋天逝去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菊花的美丽,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秋天的怀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