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管先朝随帝子,白头今日奉王孙。
汉庭亦羡相如美,楚客重看贾传尊。
花下图书开玉殿,日高琴瑟在朱门。
十年亭阁淮西宴,肠断梁王雪夜樽。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何景明的作品,名为《送雷长史》。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彤管先朝随帝子:红色的笔管曾经伴随皇帝之子,这里指雷长史年轻时曾侍奉君王。
  • 白头今日奉王孙:如今头发已经变白,却仍然服侍年轻的王孙(即雷长史)。
  1. 译文注释
  • “彤管”在这里代指古代帝王使用的重要工具,象征着权力和地位。“帝子”则指的是皇帝的儿子,通常指皇子或王子。
  • “白头”表示年纪已高,而“奉王孙”则表达了一种年老仍忠于职守的情感。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时间和身份变化的描写,表现了雷长史忠诚于职守、不畏岁月变迁的精神。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雷长史与帝王之子相提并论,展现了他的崇高地位和重要使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忠诚和坚守的赞赏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带来的人事变迁的感慨。
  1. 关键词解析
  • “相如”指的是汉代的司马相如,他以才学出众、才华横溢著称。
  • “贾傅”则是东汉末年的贾谊,以其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才华闻名于世。
  1. 背景知识
  • 《大复集》是明代的一部文学选集,收录了大量当时的诗歌作品,为后世研究明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何景明是其中的作者之一,其诗作多受当时文人推崇。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雷长史的经历或成就有关。作为一名受到朝廷重用的官员,雷长史在晚年依然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职责的履行,这成为了诗人笔下赞美的对象。
  1. 文学手法
  • 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全诗押韵,音调和谐,符合古典诗歌的审美要求。诗人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对雷长史的敬意和祝福。同时,诗中还运用了比兴、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
  1. 情感表达
  • 诗人通过描绘雷长史的忠诚和奉献,表达了对其高尚品德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希望雷长史能够继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文化意义
  •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那个时代忠诚与担当精神的颂扬。《送雷长史》中的“相如”和“贾傅”分别代表了汉代和东汉时期的两位杰出人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在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和传承。
  1. 社会影响
  •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这首诗的流传也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送雷长史》是一首充满深情厚意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雷长史忠诚无私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的价值,也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