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彩袖日边闻,南甸青山海上分。
阮氏竹林推叔父,谢家玉树有郎君。
河关晓发随燕雁,江路秋帆拂楚云。
归向惠泉携旧客,菊筵开酒送清芬。

【诗句】

送顾隐君还常州,君来视其侄中书子进士。

北庭彩袖日边闻,南甸青山海上分。

阮氏竹林推叔父,谢家玉树有郎君。

河关晓发随燕雁,江路秋帆拂楚云。

归向惠泉携旧客,菊筵开酒送清芬。

【译文】
送你回到常州,你来看你侄子中书子进士。
北方的紫衣使者从日边传来了消息,南方的青山海分两地。
阮家竹林是叔祖的居所,谢家玉树是你的公子。
在河关出发时看到燕子和大雁,沿着长江的船帆拂去楚地的雾气。
返回惠泉的时候带上老朋友,菊宴开启酒水飘散清芬。

【注释】

  1. 顾隐君:指顾恺之,一位南朝梁代画家、书法家。
  2. 中书子:指顾恺之的儿子顾昭明(字中书),曾任秘书监。
  3. 北庭彩袖:指的是北朝时期的宫廷歌舞。
  4. 南甸青山:指的是南方的山水画。
  5. 阮氏竹林:指的是阮咸家族的竹林,位于阮氏祖籍。
  6. 谢家玉树:指的是谢安家族中的男性子弟,以才貌出众著称。
  7. 河关:古代关隘名,位于黄河渡口。
  8. 燕雁:比喻书信。
  9. 楚云:指的是长江上游的云雾。
  10. 惠泉:即无锡惠山泉,顾恺之曾在此隐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写顾隐君回常州的行程以及与侄子顾昭明的相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美好祝愿。

首句“送顾隐君还常州”,直接点明了送别的对象是顾隐君。接着,“君来视其侄中书子进士”,则是表达希望顾隐君回去后能看望他的侄子中书子,并对其成为进士表示祝福。第二句“北庭彩袖日边闻,南甸青山海上分”描述了顾隐君即将离开的景象,北庭彩袖代表了远方的问候,而南甸青山则象征着顾隐君将要到达的地方。这两句诗通过对地点、景象的描述,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

接下来的句子“阮氏竹林推叔父,谢家玉树有郎君”,则是进一步描绘了顾隐君的身份和背景。阮氏竹林指的是阮咸家族的竹林,暗示着这位叔叔有着卓越的才华;谢家玉树指的是谢安家族中的男性子弟,这里用“有郎君”来形容顾隐君的年轻英俊。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顾隐君的才华和外貌,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这位叔父的尊敬和对侄子的期待。

第四句“河关晓发随燕雁,江路秋帆拂楚云”则描绘了顾隐君离开时的景色。河关和燕雁代表了旅途的开始,而江路和秋帆则描绘了旅行的路线。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送别之情。

最后两句“归向惠泉携旧客,菊筵开酒送清芬”则是对送行场景的总结。惠泉是顾恺之曾经隐居的地方,这里成为了诗人送别之地。菊花筵则是用菊花来象征诗人的美好祝愿,而开酒送清芬则寓意着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如同菊花般清雅芬芳。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顾隐君的不舍,也表达了对他平安归来的期望。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离别和重逢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