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擅豪华,钜野生龙蛇。顷乘曹李辈,擢秀冠诗家。
神驹并逐两超绝,凡马百万空咨嗟。李邕门下多奇士,曹是贤甥李高弟。
登龙自昔忝通家,附骥相看总名世。梁王台馆罢歌钟,兔园宾客有遗踪。
侯嬴旧隐夷门里,李渤今归少室峰。回望嵩高瞻岳首,即寻玄圃问河宗。
可怜二子诗家秀,吾生已愧卢王后。司马黄金赋未逢,杨雄白首书空就。
李当春日别燕川,曹也诵诗神黯然。蓬池更忆阮公啸,肠断洪波绿水篇。
注释:
大梁:即开封,古时为京城。李进士:指李邕。曹是贤甥:指王勃、卢照邻等人都是王勃的外甥。登龙:比喻科举及第。附骥:比喻追随他人之后得到提拔。侯嬴旧隐夷门里:指侯赢隐居在夷门之下。李渤今归少室峰:指李涉隐居在少室山中。司马黄金赋未逢:意谓司马相如未遇时,曾赋《子虚赋》、《上林赋》,后来才得到汉武帝的赏识。杨雄白首书空就:意谓扬雄年轻时,也曾做过《太玄经》和《法言》等著作,但未得到朝廷的采纳。李当春日别燕川:指李白春天离开长安前往湖北黄鹤楼的时候。曹也诵诗神黯然:指王勃、卢照邻等人诵诗后,神采黯然。蓬池更忆阮公啸:指阮籍常到竹林中饮酒咏啸。肠断洪波绿水篇:形容读李涉《渔翁》诗后,心肠肠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把李邕比作神龙,把王勃、卢照邻比作骏马,把李邕的门下比作贤甥、贤弟,把王勃、卢照邻、李涉比作同是诗家之秀,把王勃比作司马相如,把卢照邻比作扬雄,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谊。
首联“大梁擅豪华,钜野生龙蛇”两句,描写了洛阳城的大梁(今河南开封)是繁华的都城,城中生活着众多有才能的人。《汉书·地理志》载:“梁都巨野曰钜野,天子居之。”此句用“豪”字,形容洛阳城繁荣昌盛,生活着众多有才华的人。“巨野生龙蛇”一句,则形容洛阳城内人才辈出。“巨野”,这里用作地名,泛指洛阳。东汉末年,董卓废汉献帝,迁都于洛阳。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天子到许昌,并改封魏王。此后,洛阳成为三国鼎立的政治中心。因此,洛阳被称为“天下之中”。所以,“巨野”在这里是暗指洛阳,而“生龙蛇”则暗指洛阳城中人才济济。
颔联“顷乘曹李辈,擢秀冠诗家”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洛阳城中人才济济的场面。曹氏家族与李氏家族都是当时名门望族,他们都是文人学士的聚集地。曹氏家族以曹操为代表,他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是著名的文学家;而李氏家族则以李邕为代表,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这两句通过“顷”、“擢”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了洛阳城中人才济济的场面。
颈联“神驹并逐两超绝,凡马百万空咨嗟”两句,则是从侧面描绘洛阳城中人才济济的场面。“神驹”比喻杰出之士,“凡马百万”则比喻平庸之辈。这两句意思是说,那些杰出的人才就像神驹一样奔驰在前头,而那些平庸之辈则像千万匹庸马那样在后面跟着。这里的“超绝”,是指超过众人之上的意思。“空咨嗟”,则是指那些平庸之辈只能感叹自己不如人。
尾联“登龙自昔忝通家,附骥相看总名世”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与朋友之间关系的描述。“登龙”一词出自《易经》中的典故,原意是指鲤鱼跳跃龙门变作龙,这里用来比喻科举及第,进入仕途。“忝通家”是指诗人自谦与朋友之间关系不够亲密。“附骥相看”则是指跟随他人之后得到提拔。“总名世”,则是指名声能够传世。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与朋友们之间的关系虽然不亲密,但诗人始终希望能够得到提拔,成为一代名流。
这首诗通过对洛阳城中人才济济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于自己的期望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视以及对于科举考试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