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别草堂在,重来白发新。
晓窗檠自短,夜雨榻犹陈。
猿鹤识吟客,琴尊宜故人。
梅花还其笑,不厌野夫贫。

【注释】

  1. 草堂:即杜甫在夔州时的草堂。
  2. 昔别草堂:过去告别草堂的时候。
  3. 重来:再次来到。
  4. 晓窗檠自短:天亮时,灯烛已经燃尽而短了。
  5. 夜雨榻犹陈:夜晚的雨声使床铺上的席子仍然留有湿气。
  6. 猿鹤:指山中的猿猴和白鹤。
  7. 琴尊:古琴和酒杯。
  8. 故人:老朋友。
  9. 梅花:此处暗指诗人自己,因诗中说自己“不厌野夫贫”,所以“梅花”是诗人自喻。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他在江陵草堂过冬,写下此诗,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风格沉郁悲凉,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晚年生活贫困的境况。
    首联“十二月还江陵草堂”,点明时间,说明是在深冬时节回到草堂。诗人此时已是鬓发苍苍,与当年离别时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颔联“晓窗檠自短,夜雨榻犹陈”,写室内陈设依然如旧,表现出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与怀旧。这里的“晓窗”和“夜雨”分别指的是清晨和夜晚的情景,通过这两个时间段的描绘,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颈联“猿鹤识吟客,琴尊宜故人”,则通过描写自然界的猿鹤和故人的琴酒来表达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的“猿鹤”不仅代表了自然景物,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尾联“梅花还其笑,不厌野夫贫”,则是诗人的自我慰藉和感慨。这里的“梅花”既代表了大自然的美好,也隐喻了诗人自己清雅的品格。诗人用“不厌野夫贫”来表达自己虽然身处贫寒之境,但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和乐观。
    整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唐代诗歌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