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后相思梦屡真,秋来谁寄短书频。
孤舟风雨偏愁客,万里江湘对逐臣。
庄舄苦吟终适越,仲宣欲赋未归秦。
十年零落黄金尽,一夜长歌独怆神。

【注释】

  1. 石首:地名,在湖北。阻风:船遇大风受阻。寄怀:表达怀念之情。徐荆州:名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
  2. 别后相思梦屡真:分别后,常常梦见他。
  3. 秋来谁寄短书频:秋天里,谁还经常给我寄书信呢?
  4. 孤舟风雨偏愁客:独自乘着小船,风雨交加时,更使我思念家乡的客人。
  5. 万里江湘对逐臣:远隔万里的长江和湘江,是我被驱逐出京城时的见证。
  6. 庄舄苦吟终适越:传说战国时楚人庄舄到越国去,因思乡而作《苦吟行》。终适越:最终到了越国。
  7. 仲宣欲赋未归秦:三国时魏人陈琳作《登台赋》,曾想回魏国去,但未能如愿。
  8. 零落:衰败、衰落。
  9. 长歌独怆神:独自唱歌,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遇到风浪而寄给一位友人的怀古诗。诗的前四句写别后之思,后四句写被放逐之悲。全诗构思缜密,脉络清晰,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开头两句“石首阻风寄怀徐荆州”点题,交代了诗的写作背景,即诗人在途中遇到风浪,寄情于朋友。诗人用典,以庄舄苦吟终适越、陈仲宣欲赋未归秦,来比喻自己被放逐的不幸遭遇。这两句诗运用典故来抒情,既显得含蓄委婉,又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人读起来有无穷的回味。
    中间四句则具体地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孤舟风雨偏愁客”,诗人独自一人漂泊在茫茫的江面上,风雨交加,更加增添了他内心的忧愁。“万里江湘对逐臣”,诗人想到自己被放逐的遥远距离,不禁感慨万千。“庄舄苦吟终适越,仲宣欲赋未归秦。”这两个典故都用来比喻自己的不幸遭遇。庄舄到越国之后,终于找到了归宿,而自己却像仲宣那样,想要抒发心中的感情却不能回到故土。这两句诗通过典故来抒发情感,既显得含蓄婉转,又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人读起来有无穷的回味。
    最后两句“十年零落黄金尽,一夜长歌独怆神”,诗人用十年来比喻自己的孤独寂寞,用黄金尽来象征自己的贫穷落魄。而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一人对着明月,长歌一曲,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悲伤。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悲愤,又展现了他的才华。
    整首诗构思缜密,脉络清晰。诗人通过典故来抒情,既显得含蓄委婉,又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人读起来有无穷的回味。此外,诗歌还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