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古名林,幽期晚共寻。
涧阴藏宿雨,松籁答鸣琴。
曲笕分泉细,荒除落叶深。
中宵无一语,愈觉契禅心。

【注释】

同白平溪宿古竺:和白平溪一起住在古寺。

涧(jiàn):山间的水沟。

松籁:松林中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代指松树的声响。

分泉细:泉水从小石缝中流出,声音细小。

荒除:荒芜的庭院。

契禅心:与禅师的心相契合。禅宗讲究直指人心,不落言诠,故说“心契”。

【赏析】

此诗为纪游之作。诗人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往往以写景来表现其内心的感受。这首诗就是如此,作者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在游览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一种心境。

首联“天竺古名林,幽期晚共寻。”交代了游览地点是“天竺”,也就是今天的“灵隐”或“北高峰”,是有名的佛教寺院,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地。这里用“幽期”表明这次出游很清静,没有俗事缠身。“晚共寻”即傍晚时分一同去寻找,说明时间是在傍晚。

颔联“涧阴藏宿雨,松籁答鸣琴。”描述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自然景观,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涧阴”是指山涧的阴处,“宿雨”是指夜晚的露水。“松籁”是形容松林中的风声如同音乐一般悦耳动听,这也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诗人由山涧的景色想到自己的心情,似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产生了一种宁静的感受。

颈联“曲笕分泉细,荒除落叶深。”进一步描述了自然风光和诗人的感受。“曲笕(yǎn)”是一种古代的提水器具。“荒除”指庭院。“泉细”、“落叶深”都是用来形容环境的优美和诗人心情的愉悦。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思想感情。

尾联“中宵无一语,愈觉契禅心。”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作者对整个游览过程的内心体验的概括。“中宵”是指深夜。“一语”是指没有说话。“愈觉契禅心”表明诗人通过这次游览达到了一种心灵的解脱和净化,这与禅宗追求的心灵境界相吻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宗思想的认同。这种表达方式既有形象性又有哲理性,使得诗歌既有艺术魅力又有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