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泗秋风动地来,月明如水雁声哀。
南经伍员吹篪市,北眺曹公较弩台。
归路渐香菰米饭,佳期已负菊花杯。
愁闻烽火连东北,极目浮云黯未开。
淮阳归兴四首
淮泗秋风动地来,月明如水雁声哀。
南经伍员吹篪市,北眺曹公较弩台。
归路渐香菰米饭,佳期已负菊花杯。
愁闻烽火连东北,极目浮云黯未开。
注释:
- 淮安和泗州一带的秋风刮起来大地都震动了,明月高挂像流水一样,大雁发出凄厉的叫声。
- 向南经过伍子胥吹篪市(市集)的时候,向北眺望曹操比较弓箭的地方。
- 回家的路上渐渐闻到菰米饭的香味,但好时光已经错过了,喝不到菊花杯中美酒。
- 听到战火连绵不断从东北方向传来,看着天空中浮云暗淡还未散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淮安和泗州一带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受力,描绘了淮泗地区的秋景,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淮泗秋风动地来”,描绘了淮泗一带的秋风刮起大地的景象。这里的“淮”指的是淮河,而“泗”则是泗州,都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地区。秋风在这里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一种强烈的文化象征。它代表着一种力量,一种能够改变一切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存在于自然界,更存在于人的内心世界。因此,这里的风也带有一种情感色彩,它既代表了大自然的力量,也代表了人类的情感。
第二句“月明如水雁声哀”,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这里的“月明如水”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月亮明亮得就像水一样清澈。而后面的“雁声哀”则描述了大雁在秋天迁徙时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往往伴随着悲伤和寂寞。因此,这句诗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感之情。
第三句“南经伍员吹篪市,北眺曹公较弩台”。这里提到了历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伍子胥和曹操。伍子胥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曾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与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为敌。而曹操则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曾经发动过多次战争,建立了强大的魏国。这两位历史人物在这里成为了诗人的象征,他们的形象在这里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色彩。通过他们的代表事迹,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四句“归路渐香菰米饭,佳期已负菊花杯”。这里描绘了诗人在回家路上的情景。菰米饭是用菰叶包裹糯米蒸煮而成的食物,它在中国南方地区非常普遍。而菊花则是一种美丽的花卉,常常用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和理想。这句诗通过描述这两种食物,传达了诗人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它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一句“愁闻烽火连东北,极目浮云黯未开”则是诗人的直接抒情。这里提到的“烽火连东北”是指边境上的战事频繁,而“浮云黯未开”则形容天空中的云彩阴沉,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这些自然现象都被诗人赋予了深厚的情感色彩。它们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这些自然现象的描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