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匡山花未发,我去山花落尽时。
猛风积雪曾侵骨,煦日舒颜听鸟啼。
丈室孤灯深夜坐,几回明月对襟期。
襟期对此平生足,世上无忧天上福。
堪嗟平生百计口,此际等闲满所欲。
声色才染便是魔,真人决定藏空谷。
空谷优游遁姓名,太和元气自流行。
万灵群□咸归化,觉道从渠成不成。
拟求宗乘与实法,名心未尽堕无明。
无明路是无生路,只为名心自差误。
名心若净色亦除,五欲□□绝回互。
说与归宗上士知,我在庐山何去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我到匡山花未发,我去山花落尽时。
  • “我到匡山”指的是作者来到了匡山这个地方,“花未发”意味着此时匡山的花朵还没有开放,暗示着时间还早,尚未到达最佳观赏时节。
  1. 猛风积雪曾侵骨,煦日舒颜听鸟啼。
  • “猛风积雪曾侵骨”描述了作者在匡山上感受到的寒冷天气和刺骨的风雪,“煦日舒颜听鸟啼”则描绘了阳光普照、鸟儿欢唱的美好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1. 丈室孤灯深夜坐,几回明月对襟期。
  • “丈室孤灯深夜坐”指的是作者在匡山上独自一间房中点着孤灯熬夜,“几回明月对襟期”则是说作者多次在夜晚望着明亮的月亮,思考人生或修行的问题。
  1. 襟期对此平生足,世上无忧天上福。
  • “襟期对此平生足”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和理想感到满足和自信,“世上无忧天上福”则是说作者认为世间的烦恼和忧虑都是不必要的,而天上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和无忧无虑。
  1. 堪嗟平生百计口,此际等闲满所欲。
  • “堪嗟平生百计口”意味着作者感叹自己一生中为了追求理想而付出了许多努力,“此际等闲满所欲”则表达了在这一刻能够随心所欲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1. 声色才染便是魔,真人决定藏空谷。
  • “声色才染便是魔”是指当人被声色所迷惑时,就会陷入罪恶和痛苦之中,“真人决定藏空谷”则是说真正的修行者会选择隐居于空谷之中,远离尘世的纷扰和诱惑。
  1. 空谷优游遁姓名,太和元气自流行。
  • “空谷优游遁姓名”形容作者在匡山上过着自由自在、不张扬的生活,没有留下任何名声和足迹,“太和元气自流行”则是说宇宙万物都在不断地运行和变化,一切都遵循着自然的法则和规律。
  1. 万灵群□咸归化,觉道从渠成不成。
  • “万灵群□咸归化”是指所有的生灵和事物都已经归于自然和和谐的状态,“觉道从渠成不成”则是说真理和大道的存在与否并不重要,因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1. 拟求宗乘与实法,名心未尽堕无明。
  • “拟求宗乘与实法”表示作者想要寻找真正的宗教教义和实际的方法来修身养性,“名心未尽堕无明”则是说由于名利的诱惑和执着,人们往往会陷入愚昧和无知的境地。
  1. 无明路是无生路,只为名心自差误。
  • “无明路是无生路”是指如果人们能够摆脱世俗的欲望和执着,那么就没有生死的困扰了,“只为名心自差误”则是说人们总是为了追求名利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和判断。
  1. 名心若净色亦除,五欲□□绝回互。
  • “名心若净色亦除”是指如果人们能够消除虚荣和浮躁的心态,那么外在的形象也会随之改变和提升,“五欲□□绝回互”则是说人们应该断绝一切世俗的欲望和纠结,让内心回归平静和安宁。
  1. 说与归宗上士知,我在庐山何去住。
  • “说与归宗上士知”表示作者将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告诉了一位名叫归宗的上士,希望他能明白并接受自己的观点,“我在庐山何去住”则是说自己在庐山的生活和修行状态如何,不知道未来将去往何处或继续留在这里修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