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将临日正长,肩舆同约到茅堂。
远林忽辱来公子,小圃翻能致辟疆。
花下扶筇临乱石,藤阴移席避斜阳。
幽居无物相延款,绿树成行晚更凉。
【注释】
初伏:指农历六月中旬的伏日。
肩舆:轿子,这里指抬轿的人。
远林:远处的树林。
辟疆:扩大地盘。
乱石:多石的山间小道。
藤阴:指藤下形成的阴凉。
绿树成行:形容树木排列整齐。
【赏析】
这是一幅描绘山水隐逸生活的田园风光图。诗人以清新的语言,生动的笔触,绘出夏日山村景色,表现出诗人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的高洁情怀。
首联“初伏将临日正长,肩舆同约到茅堂。”是说初伏天将降临,太阳正当高照之时,李世贤携酒来拜访。“初伏”即初伏日,指农历六月中旬的伏日。“将来临”说明时间已到,“日正长”则表明天气炎热。“肩舆”,古代人力抬着走的车子,这里泛指轿子。“同约”是一同约定的意思。诗人与友人约定在初伏日这天一同来到自己家中。“茅堂”是茅草盖的房屋,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家。
颔联“远林忽辱来公子,小圃翻能致辟疆。”“辱”是受辱,这里是谦辞。“辟疆”指扩展地盘,这里比喻隐居山林、扩大生活空间。这两句是说:远处的树林忽然有客人来访(我),使我的小园里也能扩大地盘(使生活更舒适)。“小圃”是诗人的菜园,“辟疆”指扩大了菜园的规模。此句写朋友的到来给诗人的生活带来了变化。诗人用“忽”、“翻”等词表现惊喜之状。
颈联“花下扶筇临乱石,藤阴移席避斜阳。”是说诗人在花下扶着手杖,面对乱石嶙峋的小路上行走,藤条下的凉荫可以移动座位避开夕阳的照射。“筇”是一种竹子做的手杖,这里指手杖。“扶筇”,是扶着手杖的意思。“乱石”指参差不齐的石峰。这两句是说:在花下手杖支撑着身体,面对乱石嶙峋的小路上行走;藤下的阴凉可以移动座席避开斜射下来的阳光。这两句写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注意调节身心和适应自然的变化。
尾联“幽居无物相延款,绿树成行晚更凉。”是说在幽静的居所没有其他东西邀请款待,绿树成行到了晚上更加凉爽。“幽居”即僻静的住处,“无物相延款”指没有其他人来邀请款待。“绿树成行”指茂密的树木排成了行列,“晚更凉”是傍晚时分更加凉爽。这两句写诗人独自居住时,没有人来探访,只有绿树成行,到了傍晚时分更加清凉宜人。此句抒发了诗人独处时内心的孤寂感。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初伏日,诗人邀李世贤来家饮酒。诗中描写了初伏日的山景、野趣、闲适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向往隐居的心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宁静,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