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间茅屋楝花村,鹤发先生教子孙。
一代书成犹秘枕,三竿日出始开门。
莺啼晓树窗中见,自写新诗石上翻。
我亦行吟憔悴者,逢人偏厌说开元。
诗句释义:
- 人日作客那邕与主人王问溪赋共用东坡人日韵 - 在人日节这天,我作为客人在南宁拜访了王问溪先生,并共同创作了一首诗。
- 几间茅屋楝花村,鹤发先生教子孙 - 我居住在几间的茅屋里,周围是盛开的楝树,一位满头白发的先生教我如何教育他的子孙。
- 一代书成犹秘枕,三竿日出始开门 - 他一生中完成了一部重要的著作,但仍然将书卷藏于枕头之下,直到太阳升起才打开门去迎接新的一天。
- 莺啼晓树窗中见,自写新诗石上翻 - 清晨,我在窗外听到黄莺的歌声,自己则在一旁挥墨写下新的诗篇,仿佛石头一样被翻动。
- 我亦行吟憔悴者,逢人偏厌说开元 - 我自己也是一个行走吟唱、身体消瘦的人,每当遇到他人时,总是喜欢谈论过去那个繁荣的时代。
译文:
- 我们在这茅屋和楝花环绕的村子过人日,王问溪先生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他教导我们如何教育子孙。
- 他一生致力于完成一部重要的著作,但仍然像往常一样将书籍藏于枕下直至天明。
- 清晨,我听到窗外黄莺的啼叫声,而自己则在窗边挥笔写下新的诗篇,仿佛这些文字被反复地翻动。
- 我也是一个身体憔悴、常常行走吟唱的人,每当遇到他人时,我总是忍不住想要讲述那个曾经辉煌的时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南宁的生活场景,以及他与王问溪先生的交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王问溪先生的智慧和才华,以及诗人对这位老人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怀旧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