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谁相问,维桑有长官。
临邛辞犊鼻,安邑就猪肝。
大海怜萍梗,高枝托羽翰。
使君敦古谊,长铗不须弹。

【注释】

  1. 歧路谁相问:岔路口上,谁能来问路。指人生道路曲折复杂。
  2. 维桑有长官:桑田上有长官。指胡使君。
  3. 临邛辞犊鼻,安邑就猪肝:临邛的牛被牵去,用犊鼻作栓;安邑的人买猪肝,将猪肠切下。比喻受人驱使。
  4. 大海怜萍梗:大海怜惜飘浮的浮萍和草梗。比喻受冤屈。
  5. 高枝托羽翰:高高的树枝托着鸟儿。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提拔。
  6. 长铗不须弹:长长的剑不用弹奏。比喻自己有才能,不必别人来推荐。
    【赏析】
    《柬耒阳胡使君》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胡使君的敬仰之情,同时寄寓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歧路谁相问,维桑有长官。”首联起笔即点出题旨,以“歧路”自比,“谁相问”,自叹身世。这一句既写出了自己的孤苦,又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怀念。颔联“临邛辞犊鼻,安邑就猪肝”,以“临邛之犊鼻”、“安邑之猪肝”自比。“临邛”是汉代蜀郡县,属益州,故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因卓王孙家产万金,而养女为妾。《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相如初仕于临邛,舍人相与谋曰:“夫以夫君之才略,游宦不遂,困辱之地,何面目以见家君于九泉之下?”乃相如乃变姓名为其妻兄,衣褐至临邛,投石臼中,并称“臣相如”。卓王孙闻之,大惭,乃重待相如。临邛令闻相如到,郊迎,召相如入城,舍家宅。相如由此知名于世,后官至郎、孝文园令。“安邑之猪肝”指《汉书·货殖传》:赵过善治狱,能教民种树,其俗以木为室屋,必高其上者。遇天旱,辄凿井为井下求水,积土为垣,下为池,令鼠可穴处,高燥则穿坎聚薪,烧土以绝鼠。其法皆此类也。“犊鼻”、“猪肝”比喻受人驱使,自甘沉沦。颈联“大海怜萍梗,高枝托羽翰”两句,写诗人的抱负。意思是说诗人胸怀壮志,渴望有识之士引荐,施展才干。尾联“长铗不须弹”,意思是说自己才华出众,用不着他人举荐。“长铗”是古时士人的佩带物,形似剑而无锋刃。战国时期,宋玉游于楚襄王所居之梦泽之上,梦见自己成为楚国的大夫,他感叹道:“余思唐氏之丘墓,乃乎伤哉!”于是作赋以讽谏楚王。此句意谓自己有才干,无须他人推荐。
    这首诗通过借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前途渺茫的忧虑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诗人以自己的遭遇为例,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仕途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豁达胸怀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